化工原理(上)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买球的app软件下载
知到智慧树_广东华医网2021年公需课答案_答案章节作业期末答案知到智慧树_怎样学习如师通_答案章节作业期末答案
超星尔雅英美文化概论(英文授课)章节答案
免费微信公众号答案2021知到智慧树漫谈智能制造技术
商业广告摄影智慧树题库及答案
当前位置:
正规买球app首页
» » 正文
8449
人参与 2023-01-04 05:57:39
点这评论
第5章 蒸发
5.1 蒸发设备随堂测验
1、( )更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浓缩。
a、常压蒸发
b、减压蒸发
c、加压蒸发
d、先常压后加压蒸发
2、关于蒸发过程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蒸发过程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的恒温传热过程
b、蒸发中,需要除去二次蒸汽所夹带的大量液沫
c、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气压较同温度下纯溶剂的低
d、溶液的黏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
3、蒸发过程是一个耗能过程,如何有效利用二次蒸汽的冷凝潜热是蒸发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5.1 蒸发设备随堂测验
1、下面有关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加热管内的溶液始终接近完成液的组成
b、加热室不易清理
c、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 m以下
d、适合于处理结垢严重的溶液
2、下面的蒸发器中,料液的循环动力主要为密度差的是( )。
a、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b、悬筐式蒸发器
c、外热式蒸发器
d、强制循环蒸发器
3、外热式的蒸发器,其加热管内溶液的速度可以达到2~5 m/s。
5.1 蒸发设备随堂测验
1、关于降膜蒸发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原料液由加热室顶部加入
b、加热管顶部需设置加工良好的液体分布器
c、适用于处理热敏性物料
d、适用于处理易结晶、易结垢的物质
2、下列蒸发器中,属于膜式蒸发器的为 ( )。
a、升膜蒸发器
b、降膜蒸发器
c、升-降膜蒸发器
d、刮板薄膜蒸发器
3、直接蒸发器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5.2 单效蒸发随堂测验
1、单效蒸发操作中,生蒸汽的温度为125 ℃,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温度为88 ℃,因溶液蒸气压下降和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共为10.5 ℃,则蒸发器中的有效传热温差为( )。
a、37 ℃
b、36 ℃
c、47.5 ℃
d、25.5 ℃
2、蒸发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差损失包括( )。
a、因溶液蒸气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b、因溶液的蒸气压上升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c、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d、由于管路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3、蒸发中二次蒸汽的温度和溶液的沸点相同
5.2 单效蒸发随堂测验
1、一般来说,由于热损失和浓缩的热效应等原因,单位蒸汽消耗量e( )。
a、=0.3~0.5
b、=0.6~0.8
c、=1
d、≥1.1
2、下列各因素中,( )会影响蒸发过程中加热蒸汽消耗量。
a、蒸发量
b、进料温度
c、热损失
d、生蒸汽的压力
3、蒸发器的生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量。
5.3 多效蒸发随堂测验
1、关于多效逆流蒸发流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的组成沿流动方向不断升高
b、溶液的温度沿流动方向不断升高
c、各效黏度的差异较并流大
d、与并流加料法相比,产生的二次蒸汽量较少
2、关于多效蒸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并流的蒸发流程中,前效的溶液进入到后一效,会出现闪蒸
b、在并流的蒸发流程中,各效溶液的黏度较为接近,传热系数也大致相同
c、在逆流的蒸发流程中,效间的溶液需要用泵输送
d、平流的蒸发流程适用于处理蒸发过程中伴有结晶析出的溶液
3、加热蒸汽的经济性是指蒸发1 kg的水分所需的生蒸汽量。
5.3 多效蒸发随堂测验
1、关于多效蒸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的蒸发操作条件下,多效蒸发的温度差损失要大于单效蒸发
b、多效蒸发的经济效益要好于单效蒸发
c、随着多效蒸发效数的增加,所节省的蒸汽消耗量越来越少
d、多效蒸发的效数越多越好
2、工业上,为了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性,常采用的措施有( )。
a、多效蒸发
b、抽出额外蒸汽
c、利用冷凝水的显热
d、热泵蒸发
3、若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的生产能力相同,则其生产强度也相同
单元测试(第5章)
1、关于蒸发中产生的二次蒸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其温度与溶液的沸点相同
b、可以作为热源
c、可能为蒸发过程的产品
d、质量流量小于所用的生蒸汽
2、某单效连续蒸发过程,原料液的处理量为200 kg/h,进口浓度为12%(质量百分数,下同),浓缩液的浓度为30%,则蒸发量为( )。
a、80 kg/h
b、120 kg/h
c、135 kg/h
d、160 kg/h
3、
a、20
b、50
c、60
d、100
4、关于直接加热蒸发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适合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b、适合于易结垢物料的蒸发
c、适合于易结晶物料的蒸发
d、适合于有腐蚀性溶液的蒸发
5、
a、1.02
b、1.07
c、1.13
d、1.25
6、在单效蒸发中,生蒸汽的温度为125 ℃,由溶液蒸气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11.2 ℃,由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8.7 ℃,冷凝器中二次蒸汽的温度为81.2 ℃,则有效传热温差为( )。
a、17.6 ℃
b、31.3 ℃
c、22.9 ℃
d、23.9 ℃
7、下述关于多效逆流蒸发流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效间输送泵
b、各效传热系数较为接近
c、各效料液黏度较为接近
d、后效操作压力高于前效
8、实际操作中,双效蒸发器的单位蒸汽消耗量( )。
a、等于0.5
b、小于0.5
c、大于0.5
d、不确定
9、降膜式蒸发器适用于处理( )。
a、热敏性的物料
b、易结晶的物料
c、易结垢的物料
d、黏度特大的物料
10、( )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
a、增加传热面积
b、提高总传热系数
c、增加蒸发器的操作压力
d、增加传热温差
11、下列蒸发器中,属于循环型蒸发器的为( )。
a、标准式蒸发器
b、升-降膜蒸发器
c、悬筐式蒸发器
d、刮板薄膜蒸发器
12、蒸发过程的特点包括( )。
a、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的沸点
b、可能伴随大量的结晶析出
c、可能伴随有大量的雾沫夹带
d、产生大量二次蒸汽
13、蒸发中,关于加热蒸汽经济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减小蒸发器的热损失,有利于增加经济性
b、增加进料的温度,有利于增加经济性
c、增加蒸发器的操作压力,有利于增加经济性
d、增加加热管的长度,有利于增加经济性
14、和单效蒸发相比,多效蒸发( )。
a、加热蒸汽的经济性好
b、温度差损失大
c、生产能力高
d、生产强度大
15、关于多效并流蒸发流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溶液在效间的输送可以利用效间压力差
b、溶液由前效进入后效时,会发生“闪蒸”
c、各效料液的黏度较为接近
d、各效传热系数较为接近
16、直接加热蒸发器热利用率高。
17、单位蒸汽耗量是指1 kg 加热蒸汽所能蒸发的溶剂的量。
18、生产能力为单位蒸发面积的蒸发量。
19、升膜式蒸发器一般在加热管进口设置液体分布器,有利于溶液在加热壁面上均匀布膜。
20、蒸发时,进料由冷液进料改为沸点进料,将降低单位蒸汽耗量。
21、在多效逆流蒸发中,存在着料液的闪蒸现象。
22、蒸发中,生产强度通常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蒸发量。
23、蒸发中增加传热面积,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性。
24、对于热敏性物系的蒸发,适宜采用减压操作。
25、多效蒸发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性,因此,效数越多越好。
单元作业 5-2
1、
单元作业 5-1
1、
单元作业 5-3
1、
单元作业 5-4
1、
单元作业 5-5
1、
绪论
0.1 课程概述随堂测验
1、依靠实验研究,确定过程变量之间的关系,该种研究方法称为( )。
a、解析法
b、理论法
c、经验法
d、半经验半理论法
2、化工原理课程属于( )。
a、基础课
b、技术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3、化工原理课程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理论法(或解析法)。
4、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或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
5、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
0.2 化工单元操作概述随堂测验
1、蒸发单元操作属于( )过程。
a、动量传递
b、质量传递
c、热量传递
d、不确定
2、下列化工单元操作属于质量传递过程的是( )。
a、蒸馏
b、沉降
c、过滤
d、萃取
3、各化工单元操作均为物理过程。( )
4、同一单元操作应用于不同的工艺过程,其基本原理是不同的。( )
5、同一工艺过程可能包含多个相同的单元操作。( )
0.3 物理量的单位和单位换算随堂测验
1、流体黏度的单位为pa·s,其量纲表示为( )。
a、
b、
c、
d、
2、以下的物理量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 )。
a、温度
b、黏度
c、质量
d、速度
3、导出单位是根据某物理量本身的意义,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单位。( )
4、任何物理量乘以或除以单位换算因子,都不会改变原量的大小。( )
5、彼此相等而单位不同的两个同名物理量的比值称为换算因子。( )
单元作业 0-1
1、
单元作业 0-2
1、
第1章 流体流动
1.1 流体的物理性质随堂测验
1、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液体的密度分别( )。
a、减小、增大
b、减小、减小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2、在低压下,下列流体中属于可压缩流体的是( )。
a、水
b、空气
c、液态烃
d、氮气
3、对于均匀流体,流体中各点的密度相同,故均匀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
4、气体的密度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故气体是可压缩流体。
1.1 流体的物理性质随堂测验
1、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液体的黏度分别( )。
a、减小、增大
b、减小、减小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2、黏度的单位是( )。
a、pa
b、pa·s
c、cp
d、m2/s
3、黏度的物理意义是指促使流体流动产生单位速度梯度的剪应力。
4、动力黏度又称为运动黏度。
1.1 流体的物理性质随堂测验
1、对于假塑性流体,其流性指数n(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不确定
2、下列流体中属于假塑性流体的是( )。
a、聚合物溶液
b、纸浆
c、牙膏
d、油脂
3、假塑性流体在流动时,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4、宾汉塑性流体在流动时存在极限剪应力,只有当剪应力大于极限剪应力时,液体才开始流动。
1.2 流体静力学随堂测验
1、某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力为 95200 pa,在该地区的一台真空设备上装有真空表,其读数为25 pa,则该真空设备的绝对压力为( )。
a、95200 pa
b、95175 pa
c、95225 pa
d、25 pa
2、压力的单位是( )。
a、pa
b、pa·s
c、atm
d、mmhg
3、在静止流体内部,任一点的静压力方向都与作用面垂直,并指向该作用面。
1.2 流体静力学随堂测验
1、
a、112 kpa
b、81 kpa
c、100 kpa
d、97 kpa
2、流体静力学方程式不适用于( )。
a、流动的流体
b、静止的流体
c、不可压缩的流体
d、可压缩的流体
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适用于连通的同一种连续的不可压缩的液体。
4、在静止连续的同一液体内,静压力仅与垂直高度有关,与水平位置无关。
1.2 流体静力学随堂测验
1、
a、199 kpa
b、14 kpa
c、101 kpa
d、87 kpa
2、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可应用于( )。
a、压力的测量
b、液位的测量
c、密度的测量
d、压力差的测量
3、采用u管压差计测量压力差时,u管压差计的读数与指示液的密度和u管的粗细有关。
单元作业 1-1
1、
单元作业 1-2
1、
单元作业 1-3
1、
单元作业1-4
1、
第1章 流体流动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a)随堂测验
1、一般情况下,气体在管路中的常用流速范围为( )。
a、5~10 m/s
b、10~20 m/s
c、1~5 m/s
d、20~30 m/s
2、体积流量的单位是( )。
a、
b、
c、
d、
3、点速度是指流体的体积流量与流道截面积之比。
4、平均速度又称为主体速度或混合杯速度。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a)随堂测验
1、对于稳态流动过程( )。
a、
b、
c、
d、
2、下列速度场属于一维稳态的是( )。
a、
b、
c、
d、
3、若流体的速度仅随空间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变化,即为稳态流动。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a)随堂测验
1、
a、2
b、1/2
c、1/4
d、4
2、
a、不可压缩流体
b、可压缩流体
c、非稳态流动
d、稳态流动
3、连续性方程式反映了稳态流动系统中,在流量一定时管路各截面上流速的变化规律,此规律与管路的安排及输送设备等有关。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a)随堂测验
1、在流动系统的总能量衡算方程中,代表静压能变化的是( )
a、
b、
c、
d、
2、流体在流动中克服静压力所需提供的能量称为( )。
a、 动能
b、静压能
c、流动功
d、位能
3、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a)随堂测验
1、在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方程中,代表克服流动阻力损失的能量是( )。
a、
b、
c、
d、
2、以下各项能量属于机械能的是( )。
a、动能
b、静压能
c、内能
d、位能
3、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由于黏性摩擦静压能损失转换为动能。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b)随堂测验
1、在伯努利方程式中,代表输送设备对流体所做的有效功是( )。
a、
b、
c、
d、
2、
a、理想流体
b、不可压缩流体
c、可压缩流体
d、无外功加入
3、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b)随堂测验
1、在伯努利方程式中,代表压头损失的是( )。
a、
b、
c、
d、
2、在伯努利方程式中,代表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能量是( )。
a、
b、
c、
d、
3、伯努利方程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基准表示,若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则各项具有高度的单位,故将各项称之为“压头”。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b)随堂测验
1、在应用伯努利方程式时,选取的基准面必须( )。
a、与地面垂直
b、与地与地面平行 与地面平行
c、是上游截面
d、 是下游截面
2、在应用伯努利方程式时,选取上、下游截面时应注意( )。
a、截面与流动方向垂直
b、截面与流动方向平行
c、两截面间流体必须连续
d、待求的未知量应在截面上或两截面间
3、应用伯努利方程式解题时,上、下游截面的压力表示方法应保持一致。
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b)随堂测验
1、用离心泵将敞口水池中的水输送至密闭的高位槽中,当地的大气压力为99800pa,高位槽液面上方的表压力为500pa。若以敞口水池液面为上游截面,高位槽液面为下游截面,则两截面间的压力差为( )。
a、99300 pa
b、99800 pa
c、100300 pa
d、500 pa
2、用离心泵将河水输送至农田浇灌,河水液面低于农田地面2m且维持不变,若以河水液面为上游截面和基准面,则( )。
a、
b、
c、
d、
3、
单元作业 1-5
1、
单元作业 1-6
1、
单元作业 1-7
1、
单元作业 1-8
1、
单元作业 1-9
1、
第1章 流体流动
1.4 流体流动现象随堂测验
1、流体的黏度增大,其湍动程度(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2、某流体在圆形管道内流动,其雷诺数为1600,则该流体的流动型态为( )。
a、层流
b、湍流
c、过渡流
d、滞流
3、流体呈湍流流动时,其基本的特征是各质点作不规则的高频脉动。
1.4 流体流动现象随堂测验
1、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流动时,其速度侧型呈( )。
a、直线型
b、抛物线型
c、对数型
d、指数型
2、流体在圆管内层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方程可表示为( )。
a、
b、
c、
d、
3、流体在管内流动时,从壁面向管中心速度逐渐增大,在管中心处的速度达到最大。
1.4 流体流动现象随堂测验
1、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其主体速度与最大速度的关系为( )。
a、
b、
c、
d、
2、湍流具有以下特点( )。
a、流体质点的高频脉动
b、速度分布趋于均匀
c、流动阻力急剧减小
d、层流内层(底层)的存在
3、流体湍流流动时,在与流向平行的方向上分为3层,分别为层流内层、缓冲层和湍流主体。
1.4 流体流动现象随堂测验
1、根据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在边界层外流体的摩擦应力( )。
a、
b、
c、
d、不确定
2、流体在管内湍流流动,当流动距离小于进口段长度时,该流动过程为( )。
a、进口段流动
b、充分发展的层流
c、充分发展的湍流
d、正在发展的流动
3、流体流过一平板壁面形成边界层,当流动距离大于临界距离时,该流动过程称为正在发展的流动。
1.4 流体流动现象随堂测验
1、流体在圆柱体表面绕流时发生边界层分离,在分离点处( )。
a、
b、
c、
d、
2、在下列流动过程中,可发生边界层分离的是( )。
a、平板壁面上流动
b、管道突然扩大处流动
c、管道突然缩小处流动
d、围绕浸没物体流动
3、由于压力在物体表面上分布不均匀(不对称)而形成的流动阻力称为形体阻力。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单位重量流体的阻力损失称为压头损失,其表示方法是( )。
a、
b、
c、
d、
2、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为( )。
a、局部阻力
b、直管阻力
c、沿程阻力
d、形体阻力
3、局部阻力是指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
a、
b、
c、
d、
2、圆形直管阻力计算通式可表示为( )。
a、
b、
c、
d、
3、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圆管层流时,范宁摩擦系数的计算式为( )。
a、
b、
c、
d、
2、下列管道属于光滑管的是( )。
a、玻璃管
b、铸铁管
c、塑料管
d、黄铜管
3、采用哈根-泊謖叶公式,可计算流体流过圆管时的直管阻力。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水在光滑管中流动,雷诺数为9000,其摩擦系数约为( )。
a、0.025
b、0.007
c、0.018
d、0.033
2、水在光滑管中流动,雷诺数为8500,其摩擦系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
a、
b、
c、
d、
3、涡流黏度与动力黏度的区别在于,动力黏度是流体的物性,涡流黏度与流体的物性无关,仅取决于流动状况。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流体在粗糙管中流动,若流动处于湍流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摩擦系数(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确定
2、流体在粗糙管中流动,若摩擦系数仅与相对粗糙度有关,则流动处于( )。
a、层流区
b、完全湍流区
c、湍流区
d、阻力平方区
3、非圆形管道的当量直径等于两倍的水力半径,水力半径为流通截面积除以润湿周边长。
单元作业 1-10
1、
单元作业 1-11
1、
单元作业 1-12
1、
单元作业 1-13
1、
单元作业 1-14
1、
第1章 流体流动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流体在管路系统中流动时,在管路出口处的局部阻力系数是( )。
a、
b、
c、
d、
2、流体在管路系统中流动时,可产生局部阻力的地方是( )。
a、管路的进口
b、管路的出口
c、等径直管段
d、阀门
3、阻力系数法是将局部阻力所引起能量损失表示成流体动能因子u/2 的某个倍数。
1.5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随堂测验
1、流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阀门时,阀门的开度增大,则其当量长度( )。
a、增大
b、减小
c、不确定
d、不变
2、在化工生产装置的管路系统中,常用的管件包括( )。
a、弯头
b、管接头
c、水表
d、三通
3、当量长度法是将局部阻力折算成一定长度直管的阻力。
1.6 管路计算随堂测验
1、在下列管路计算中,属于操作型计算的是( )。
a、给定管路设置及允许的能量损失,计算流体的流量
b、给定流体的流量及允许的能量损失,计算管路的直径
c、给定流体输送任务,选用合理且经济的管路
d、给定流体的流量及允许的能量损失,选用输送设备
2、复杂管路包括( )。
a、变径管路
b、并联管路
c、分支管路
d、直形管路
3、已知流体的流量及允许的能量损失,计算管路的直径时,需采用试差法。
1.6 管路计算随堂测验
1、流体在粗糙管内湍流流动,若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则阻力系数控制方程表示为( )。
a、
b、
c、
d、
2、在简单管路计算时,其控制方程包括( )。
a、连续性方程
b、伯努利方程
c、阻力系数方程
d、流体静力学方程
3、简单管路的计算过程通常比较简单,故可避免采用试差法。
1.6 管路计算随堂测验
1、
a、
b、
c、
d、不确定
2、并联管路具有以下特点( )。
a、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管的流量
b、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管的流量之和
c、单位质量流体流经各支管的阻力损失相等
d、单位质量流体流经主管的阻力损失等于各支管的阻力损失之和
3、并联管路中单位质量流体流经各支管的阻力损失相等,与各支管的设置无关。
1.6 管路计算随堂测验
1、
a、
b、
c、
d、不确定
2、分支管路具有以下特点( )。
a、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管的流量之和
b、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管的流量
c、单位质量流体在各支管流动终了时的总机械能与能量损失之和相等
d、单位质量流体在各支管流动终了时的总机械能相等
3、对于分支管路,单位质量流体在各支管流动终了时的能量损失相等。
1.7 流量测量随堂测验
1、测速管的速度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2、可用于测量点速度的装置为( )。
a、测速管
b、孔板流量计
c、转子流量计
d、皮托管
3、测速管由两根弯成直角的同心套管组成,外管称为冲压管,内管称为静压管。
1.7 流量测量随堂测验
1、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2、在一内径为d的管道上安装孔板流量计,通常要求( )。
a、上游直管长度 > 50d
b、下游直管长度 > 50d
c、上游直管长度 > 10d
d、下游直管长度 > 10d
3、流体通过孔板流量计的孔板后形成缩脉,在缩脉处流速最大,压力最低。
1.7 流量测量随堂测验
1、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2、在下列流量测量装置中,属于节流式的是( )。
a、转子流量计
b、孔板流量计
c、文丘里流量计
d、测速管
3、文丘里流量计以一段渐缩、渐扩的短管代替孔板,故文丘里流量计较孔板流量计的能量损失大。
1.7 流量测量随堂测验
1、转子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为( )。
a、
b、
c、
d、
2、构成转子流量计的主要部件有( )。
a、转子
b、孔板
c、文丘里管
d、带刻度的锥形玻璃管
3、转子流量计的刻度与被测流体的密度有关,当被测流体与标定流体的密度不同时,应对转子流量计的刻度进行校正。
单元测验(第1章)
1、随着温度的降低,液体的黏度和密度分别( )。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减小
d、增大、增大
2、某地区的平均大气压力为 99000pa,该地区一台真空设备的绝对压力为98200pa,则该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 )。
a、800 pa
b、98200 pa
c、99000 pa
d、1000 pa
3、
a、99.2 kpa
b、588.2 kpa
c、98.6 kpa
d、489.6 kpa
4、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层流流动,其直管阻力损失与流速的关系为( )。
a、
b、
c、
d、
5、流体在一直径为0.8 m的半圆形管道内流动,其当量直径约为( )。
a、0.4 m
b、0.8 m
c、0.5 m
d、0.2 m
6、水以0.6m/s的平均速度在一直径为0.4 m的圆管内作稳态层流流动,则在距管中心0.12 m处水的流速为( )。
a、0.384 m/s
b、0.525 m/s
c、0.192 m/s
d、0.768 m/s
7、水在一圆形水平直管中流动,测得从截面1到截面2的压力降为30pa,流动的雷诺数为920。若将流速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压力降变为( )。
a、30 pa
b、60 pa
c、90 pa
d、15 pa
8、流体在水平圆管内作稳态层流流动时,流动阻力所消耗的是总机械能中的( )。
a、静压能
b、动能
c、位能
d、位能、动能和静压能
9、
a、2.75 j/kg
b、1.92 j/kg
c、1.37 j /kg
d、3.28 j/kg
10、在下列流量测量装置中,可以直接读出流体体积流量的是( )。
a、孔板流量计
b、测速管
c、文丘里流量计
d、转子流量计
11、流体的压力具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真空度 = 大气压力 - 绝对压力
b、真空度 = 绝对压力 - 大气压力
c、真空度 = 表压力
d、表压力 = 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12、
a、黏性流体
b、无外功加入
c、理想流体
d、不可压缩流体
13、黏性流体在下列流动过程中,可发生边界层分离现象的是( )。
a、流体在等径直管内流动
b、流体在圆柱体表面上绕流
c、流体在平板壁面上流动
d、流体在变径管道内流动
14、
a、
b、
c、
d、
15、关于雷诺数re,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re数是一个因次为1的数群
b、对于管内的湍流流动,其层流内层的厚度随着re数的增加而逐渐变薄
c、re数反映了流体流动中的惯性力与黏滞力之比
d、流体的流动类型可用re数来判断,当re≤2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属于层流
16、对于均匀流体,流体中各点的密度相同,故均匀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
17、动力黏度(黏度)的物理意义是指促使流体流动产生速度梯度的剪应力。
18、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反映了在重力场作用下,静止液体内部压力的变化规律。
19、质量流速又称为质量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道单位截面积的质量。
20、连续性方程式反映了在流动系统中,管路各截面上流速的变化规律。
21、流体在管路的两截面间流动时,因流动阻力而引起的压力降与两截面间的压力差相等。
22、对于分支管路,单位质量流体在各支管流动终了时的能量损失相等。
23、
24、当量长度是指流体流过1m直管段的阻力。
25、转子流量计属于变截面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刻度与被测流体的密度有关。
单元作业 1-15
1、
单元作业 1-16
1、
单元作业 1-17
1、
单元作业 1-18
1、
单元作业 1-19
1、
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
a、
b、
c、
d、
2、下列设备中属于液体输送机械的是( )。
a、离心泵
b、水环真空泵
c、往复泵
d、轴流泵
3、管路系统的布置不变,仅被输送的流体密度发生变化时,管路的特性方程不变。
4、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离心泵中用于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的部件是()。
a、叶轮
b、泵壳
c、泵轴
d、导轮
2、下列哪些属于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
a、叶轮
b、轴封装置
c、滤网
d、泵壳
3、离心泵的轴封装置中,填料密封相比于机械密封价格低,密封效果好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离心泵的实际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2、下列哪些因素改变会使离心泵的压头改变( )。
a、叶轮直径
b、叶轮转速
c、叶片弯曲形状
d、流体密度
3、在同一流量下,离心泵的实际压头小于理论压头,且两者的差值不随流量变化。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中,随流量增加而增大的性能参数是( )。
a、压头
b、轴功率
c、效率
d、轴功率和效率
2、离心泵效率最高点对应的性能参数为( )。
a、工作点参数
b、设计点参数
c、最佳工况参数
d、额定参数
3、离心泵的扬程即为泵的升扬高度。
4、离心泵的扬程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
a、
b、
c、
d、
2、当离心泵所输送的流体的µ增大时,离心泵的下列性能参数将减小( )。
a、流量
b、压头
c、效率
d、轴功率
3、离心泵在一定管路系统中工作,若仅被输送流体密度发生变化,泵的压头—流量曲线不变。
4、离心泵在一定管路系统中工作,若仅被输送流体密度发生变化,泵的效率—流量曲线不变。
5、离心泵在一定管路系统中工作,若仅被输送流体密度发生变化,泵的轴功率—流量曲线不变。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必须低于允许安装高度是为了( )。
a、防止发生气缚现象
b、减小吸入管路的阻力
c、防止发生气蚀现象
d、减小吸入管路的长度
2、下列因素中,影响离心泵气蚀余量(npsh)的是( )。
a、流量
b、吸入管路长度
c、温度
d、吸入管路的管件、阀门等
3、离心泵启动前必须充满液体是为了防止发生气蚀现象。
4、当被输送流体的流量增大时,离心泵的气蚀余量(npsh)会减小。
单元作业 2-1
1、
单元作业 2-2
1、
单元作业 2-3
1、
单元作业 2-4
1、
单元作业 2-5
1、
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离心泵的工作点的流量和压头是指( )。
a、泵的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流量和压头
b、泵的铭牌上的流量和压头
c、泵的特征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流量和压头
d、泵的最高效率点下的流量,并依此流量在管路特性曲线上查得的压头
2、两敞口容器间用离心泵运输液体,改变下列参数,能使泵的工作点发生改变的是( )。
a、泵的转速
b、泵出口阀门的开度
c、被输送流体的密度
d、叶轮的直径
3、采用两台相同的泵组合的方式来提高离心泵的流量,通常两台泵并联后的流量大于两台串联后的流量。
2.1 离心泵随堂测验
1、离心泵启动时,应该( )。
a、先打开出口阀,再通电启动
b、先关闭出口阀,再通电启动
c、先开出口阀或先通电均可
d、不同泵的要求不同
2、下列型号的离心泵中,属于水泵的是( )。
a、y型
b、is型
c、d型
d、sh型
3、离心泵应在打开出口阀门的情况下启动。
4、离心泵停泵前应关闭出口阀门,再断电。
2.2 其他类型液体输送机械随堂测验
1、关于往复泵的流量,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往复泵的流量由旁路阀调节。
b、往复泵的流量与活塞冲程有关。
c、往复泵的流量与活塞每分钟往复次数有关。
d、往复泵的流量减小时,泵的压头增大。
2、以下泵中,具有自吸能力的是( )。
a、漩涡泵
b、往复泵
c、旋转泵
d、离心泵
3、往复泵属正位移泵,它不会发生气蚀。
4、往复泵不能用出口阀调节流量,需用旁路阀调节。
2.3 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随堂测验
1、
a、75 mmh2o
b、133.3 mmh2o
c、100 mmh2o
d、177 mmh2o
2、以下属于离心通风机性能参数的是( )。
a、全风压
b、静风压
c、扬程
d、效率
3、离心通风机全风压的单位是pa,其含义是风机出口处气体的压力。
4、离心通风机的全风压为静风压和动风压之和。
2.3 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随堂测验
1、对于已知余隙系数值的往复压缩机,当压缩比增大时,其容积系数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2、对于往复压缩机,正确的是( )。
a、压缩比一定时,余隙系数越大,吸气量越大。
b、压缩比一定时,余隙系数越大,吸气量越小。
c、对于一定的余隙系数,压缩比越大,排气量越大。
d、对于一定的余隙系数,压缩比越大,排气量越小。
3、余隙系数为余隙体积与压缩机一个循环吸入气体的体积之比的百分数。
4、工业生产中,当压缩比大于8时,一般采用多级压缩。
单元测验(第二章)
1、离心泵中的ay型泵是( )。
a、耐腐蚀泵
b、杂质泵
c、多级水泵
d、油泵
2、
a、
b、
c、
d、
3、
a、
b、
c、
d、
4、离心泵铭牌上的参数是泵在()时的性能参数。
a、流量最大
b、压头最高
c、效率最高
d、轴功率最大
5、
a、48.0
b、0.80
c、0.023
d、14.48
6、离心泵吸入管路中装有底阀是为了防止启动前灌泵的液体流走,底阀应选用( )。
a、闸阀
b、截止阀
c、球阀
d、止回阀
7、若被输送液体的黏度是常温下清水的黏度的20倍,则与输送清水相比,离心泵的流量和轴功率的变化应为( )。
a、流量、轴功率均增大
b、流量、轴功率均减小
c、流量增大、轴功率减小
d、流量减小、轴功率增大
8、
a、
b、
c、
d、
9、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0、
a、13.3
b、16.3
c、31.7
d、18.7
11、下列对离心泵安装和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启动时将吸入管上的阀门关小些
b、启动前先向泵内灌满液体
c、启动电机前先将出口阀关闭
d、停车时先停电机,再关闭出口阀
12、用离心泵从敞口容器向高位槽输送液体,下列哪些改变会影响到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 )。
a、吸入管路上的管件增加
b、排出管路上的管件增加
c、泵的安装地由天津改到兰州
d、输送流体的密度发生变化
13、一台往复泵,可用于调节流量的措施有( )。
a、调节活塞冲程
b、调节活塞往复频率
c、调节出口阀开度
d、调节支路阀开度
14、离心泵中实现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的部件是( )。
a、叶轮
b、泵轴
c、导轮
d、泵壳
15、
a、流量
b、压头
c、泵的轴功率
d、泵吸入口压力
16、往复泵安装时不能高于允许安装高度,否则会发生汽蚀现象。
17、离心泵只能在设计点工作。
18、对于安装在管路上的离心泵,调节泵的出口阀能改变流量,但不能改变泵的特性曲线(压头-流量曲线)。
19、离心泵的流量和压头与密度无关,但轴功率与输送流体的密度成反比。
20、离心通风机的风压是指风机出口处的表压力。
21、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受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气缚现象。
22、往复压缩机的余隙系数是余隙体积与活塞一次扫过的体积之比。
23、往复泵的压头由泵流量决定,随流量增大而增大。
24、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体应选择开式叶轮。
25、漩涡泵属于离心泵,可用出口阀调节流量。
单元作业 2-6
1、
单元作业 2-7
1、
单元作业 2-8
1、
单元作业 2-9
1、
单元作业 2-10
1、
第3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3.1 概述随堂测验
1、一个边长为a 的正方形颗粒,其当量直径为( )。
a、a
b、
c、
d、
2、用于描述非球形颗粒特性的参数是( )。
a、直径
b、球形度
c、表面积
d、当量直径
3、由液相a和液相b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为均相混合物。
3.2 沉降分离随堂测验
1、
a、
b、
c、
d、
2、颗粒的沉降速度是指( )。
a、加速运动段颗粒的沉降速度
b、等速运动段颗粒的沉降速度
c、颗粒受力平衡(合力为零)时颗粒的降落速度
d、加速运动阶段终了时颗粒的降落速度
3、自由沉降是指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降的过程。
3.2 沉降分离随堂测验
1、
a、0.15
b、0.30
c、0.10
d、0.20
2、下列各项中,与降尘室生产能力有关的是( )。
a、降尘室的长度
b、降尘室的宽度
c、降尘室的高度
d、颗粒的沉降速度
3、降尘室的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分离效率高。
3.2 沉降分离随堂测验
1、含尘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切向进口气速为30m/s,气体在旋风分离器内的平均旋转半径为500mm,则分离因数为( )。
a、183.5
b、0.183
c、6.11
d、18.35
2、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
a、换一个尺寸较小的旋风分离器
b、另加一个尺寸相同的旋风分离器,与原来的并联使用
c、将含尘气体加热后再进入旋风分离器
d、增大旋风分离器进口气速
3、旋风分离器的分割粒径是指粒级效率为50%的颗粒直径。
3.3 过滤随堂测验
1、不可压缩滤饼是指( )。
a、过滤过程中滤饼的流动阻力不变
b、过滤过程中滤饼的厚度不变
c、过滤过程中单位厚度滤饼层的流体阻力不变
d、过滤过程中颗粒可发生形变,但体积不变
2、助滤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
a、刚性不可压缩颗粒
b、柔软的颗粒
c、不可溶解于悬浮液中
d、可溶解于悬浮液中
3、在深床过滤中,颗粒被吸附在介质床层内,可用于处理固含量高的悬浮液。
3.3 过滤随堂测验
1、
a、
b、
c、
d、两者关系不确定
2、床层当量直径受床层空隙率和颗粒比表面积的影响,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床层的空隙率越大,床层的当量直径越大。
b、床层的空隙率越大,床层的当量直径越小。
c、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床层的当量直径越大。
d、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床层的当量直径越小。
3、固体颗粒在一在容器中堆积形成固定床,容器壁附近床层的空隙率会比较小。
3.3 过滤随堂测验
1、滤饼压缩性指数s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
a、s > 1
b、s = 0~1
c、s = 1~2
d、s < 0
2、影响滤饼比阻r的因素中,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
a、滤饼层空隙率ε越大,滤饼比阻越小
b、滤饼层空隙率ε越大,滤饼比阻越大
c、颗粒的比表面积a越大,滤饼比阻越小
d、颗粒的比表面积a越大,滤饼比阻越大
3、对于不可压缩滤饼,滤饼的压缩性指数s = 1。
4、ve为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
单元作业 3-1
1、
单元作业 3-2
1、
单元作业 3-3
1、
单元作业 3-4
1、
单元作业 3-5
1、
第3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3.3 过滤随堂测验
1、对不可压缩滤饼进行恒压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时,若过滤θ时间后得滤液体积v,现将过滤时间增加一倍,所得滤液体积可增加( )。
a、
b、
c、
d、
2、恒压过滤过程中,下列哪些措施可提高过滤速率( )。
a、提高过滤常数k
b、延长过滤时间以获得更多滤液v
c、增加过滤面积a
d、提高过滤介质当量滤液体积ve
3、恒压过滤中,随着过滤的进行,过滤速率越来越慢。
4、提高恒压过滤过程的操作压力,可提高过滤速率。
3.3 过滤随堂测验
1、对不可压缩滤饼进行恒速过滤,若过滤介质可忽略,当滤液体积从v增加至1.5v,操作压力将从△p增大至( )。
a、3△p
b、1.5△p
c、2△p
d、2.25△p
2、过滤操作方式有( )。
a、先恒速后恒压操作
b、先恒压后恒速操作
c、恒压操作
d、恒速操作
3、不可压缩滤饼进行恒速过滤时,过滤压力差将随时间线性增大。
3.3 过滤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该过程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
b、
c、
d、
3、恒压过滤过程中,过滤常数k与过滤操作压力差△p成正比。
3.3 过滤随堂测验
1、过滤操作压力差不会超过101.3kpa的设备是( )。
a、板框过滤机
b、叶滤机
c、转筒真空过滤机
d、上述三个都是
2、间歇操作的过滤设备有( )。
a、板框过滤机
b、叶滤机
c、转筒真空过滤机
d、三足式离心机
3、叶滤机过滤时,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滤叶的外部。
4、板框过滤机洗涤滤饼时洗水路径与过滤终了时滤液路径相同。
3.3 过滤随堂测验
1、
a、125s
b、500s
c、250s
d、62.5s
2、过滤机完成过滤过程后,在一定压力差下,用一定体积的洗水洗涤滤饼,洗涤过程中( )。
a、洗涤阻力恒定
b、洗涤阻力不恒定
c、洗涤为恒速过程
d、洗涤为非恒速过程
3、板框过滤机中,洗水通过的滤布面积是过滤面积的二倍。
3.3 过滤随堂测验
1、
a、
b、
c、
d、
2、转筒真空过滤机操作中,若仅减小转速,下列各量增大的是( )。
a、每转一周所获得的滤液量
b、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c、转筒上形成的滤饼厚度
d、每转一周的过滤时间
3、转筒真空过滤机中,转筒表面积为a,转筒浸没度为ψ,则一个周期中过滤面积为ψa
3.6 固体流态化随堂测验
1、气体通过流化床的压力降和空塔气速之间的关系应是( )。
a、随着空塔气速增大,流化床压力降增大
b、随着空塔气速增大,流化床压力降减小
c、两者关系不确定
d、气体通过流化床的压力降基本不随空塔气速变化
2、流化床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有( )。
a、散式流化
b、腾涌
c、聚式流化
d、沟流
3、流化床的正常操作的流速范围应大于带出速度,小于临界流化速度。
单元测验(第3章)
1、在一降尘室中处理含尘气体,当处理量为v时,降尘室能够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为d,若将处理量增加为2v,其他不变,该降尘室能够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为( )d。(假设沉降均发生在斯托克斯定律区)
a、2
b、4
c、
d、
2、在旋风分离器中某球形颗粒的旋转直径是0.6m,圆周运动速度为15m/s,则其分离因数为( )。
a、38.2
b、25.0
c、375
d、76.5
3、
a、
b、
c、
d、
4、含尘气体初始温度20℃,先在降尘室内除尘后进入换热器被加热到250℃,然后进入反应器反应,若在保证除尘效果的前提下,将流程改为先加热再除尘,气体的处理量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5、
a、2
b、
c、
d、
6、
a、
b、
c、
d、
7、恒压下用板框过滤机过滤某悬浮液,过滤介质的阻力可忽略,测得过滤2小时后滤饼充满滤框,若将操作压力差提高至原来的1.5倍,则滤饼充满滤框所需的时间为( )hr。(滤饼可压缩,且s=0.15)
a、1.2
b、1.33
c、1.42
d、1.88
8、过滤机过滤某悬浮液,悬浮液中固相的体积分数为c,过滤后形成的滤饼体积与滤液体积之比为v,则( )。
a、c<v
b、c>v
c、c=v
d、不确定
9、
a、115.2
b、28.8
c、230.4
d、57.6
10、
a、281.3
b、17.6
c、70.3
d、35.2
11、转筒真空过滤机过滤某悬浮液,若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 )。
a、转筒每转一周所得滤液体积与转速1/2次方成正比
b、转筒每转一周所得滤液体积与转速(-1/2)次方成正比
c、过滤机生产能力与转速1/2次方成正比
d、过滤机生产能力与转速(-1/2)次方成正比
12、用一旋风分离器处理含尘气体,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减小气体处理量,旋风分离器的下列参数中减小的是( )。
a、进口气速
b、离心分离因数
c、临界粒径
d、压力降
13、对不可压缩滤饼,影响物料特性常数k的因素有( )。
a、滤饼床层的空隙率
b、过滤操作压力差
c、悬浮液的固含量
d、颗粒的比表面积
14、以下属于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的是( )。
a、床层压降基本不随流体速度变化
b、腾涌
c、颗粒在床层中的停留时间不均匀
d、沟流
15、降尘室中影响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 )。
a、颗粒的形状
b、颗粒的尺寸
c、流体通过降尘室的水平气速
d、流体的密度
16、设计降尘室时,若降尘室的高度增加,其他不变,颗粒的沉降时间会增加,沉降速度不变。
17、设计旋风分离器时,若气体的处理量增加10%,将旋风分离器的尺寸同比例增大10%,即可保持旋风分离器的压降不变。
18、气体通过流化床的压降与气速的平方成正比。
19、相同处理量下,旋风分离器的尺寸越大,分离效率越低。
20、过滤的推动力是滤饼两侧的压力差。
21、le是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对一定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le为定值。
22、转筒真空过滤机属于连续操作的过滤设备。
23、球形颗粒在重力场中自由沉降,若沉降在牛顿定律区,阻力以黏性阻力为主。
24、影响滤饼比阻的因素仅为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滤饼床层的空隙率。
25、颗粒的球形度定义为颗粒的真实表面积比与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球体的表面积。
单元作业 3-6
1、
单元作业 3-7
1、
单元作业 3-8
1、
单元作业 3-9
1、
单元作业 3-10
1、
第4章 传热
4.1 概述随堂测验
1、关于热辐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既有能量的传递,又有能量形式的转移
b、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物体在零摄氏度之上才能发射辐射能
d、温度较高时才能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2、下面的传热方式中,属于基本传热方式的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对流传热
3、在金属固体中,热传导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即原子、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来实现的。
4.1 概述随堂测验
1、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设置折流档板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增加壳程流体的停留时间
b、增加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c、增加传热面积
d、增加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强度
2、下列属于管壳式换热器基本部件的是( )。
a、封头
b、管板
c、列管
d、壳
3、热通量为单位传热面积上的传热速率。
4.2 热传导随堂测验
1、傅立叶定律为描述( )的基本定律。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对流传热
2、关于温度对导热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非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大多数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傅立叶定律中的负号是表示热流方向总是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4.2 热传导随堂测验
1、
a、600
b、1200
c、2400
d、4000
2、在多层平壁的热传导中,有关接触热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接触热阻主要由空穴造成
b、接触热阻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c、接触热阻的大小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有关
d、接触热阻对于导热速率的影响,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3、对于多层平壁一维稳态热传导,其各层的传热速率和传热温差均相同。
4.2 热传导随堂测验
1、在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速率方程中,传热面积应为( )。
a、圆筒壁的外表面积
b、圆筒壁的内表面积
c、圆筒壁内、外表面积的对数平均值
d、圆筒壁内、外表面积的几何平均值
2、在多层圆筒壁的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层壁面两侧的温差与其导热系数成正比
b、各层壁面两侧的温差与其厚度成正比
c、各层壁面两侧的温差与其对数平均面积成正比
d、各层壁面两侧的温差与其对数平均直径成反比
3、在多层圆筒壁一维稳态热传导过程中,通过各层壁面的传热速率和热通量均相同
4.3 对流传热概述随堂测验
1、关于对流传热系数,一般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流体,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要大于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b、对于同一种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小于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c、在稳态的间壁式换热中,管内、外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之比等于管内、外径之比
d、流体在管内稳态流动换热时,对流传热系数沿管长不发生改变
2、下面各因素中,可能对对流传热系数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
a、流体有无相变化
b、流体流动的原因
c、流动状态
d、流体的物性
3、对流传热系数是流体的重要物性之一。
4.3 对流传热概述随堂测验
1、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湍流边界层中的( )。
a、层流底层
b、过渡层
c、湍流核心
d、层流底层和湍流核心
2、下面关于对流传热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体的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
b、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体和壁面温差的增加而增大
c、对流传热系数随着壁面附近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大
d、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动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
3、和长管相比,采用短管可提高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4.3 对流传热概述随堂测验
1、
a、10 mm
b、20 mm
c、30 mm
d、40 m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温层导热系数增大,其临界直径增加
b、保温层与环境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增大,其临界直径增加
c、管径增加,保温层临界直径增加
d、管径增加,保温层应具有的最小厚度减小
3、电线外面的绝缘皮一般来说还具有保温作用。
单元作业 4-1
1、
单元作业 4-3
1、
单元作业 4-4
1、
单元作业 4-2
1、
单元作业 4-5
1、
第4章 传热
4.4 传热过程计算随堂测验
1、冷、热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换热。若套管内管直径为ф25 mm×2.5 mm,则总传热系数ko/ki等于( )。
a、0.8
b、1.25
c、10
d、5
2、在稳态的间壁式换热过程中,总传热速率( )。
a、等于热流体与壁面之间的对流传热速率
b、等于冷流体与壁面之间的对流传热速率
c、等于壁面的导热速率
d、近似等于壁面附近层流底层内的导热速率
3、在间壁式换热中,采用总传热速率方程,可在壁温未知的条件下计算传热速率。
4.4 传热过程计算随堂测验
1、在管壳式换热器中,采用水蒸气加热空气,则总传热系数( )。
a、较接近于水蒸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b、较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c、较接近于两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平均值
d、等于两侧的对流传热系数之和
2、间壁式传热中,总传热热阻可能包括( )。
a、管内对流传热热阻
b、管外对流传热热阻
c、管壁的导热热阻
d、管壁垢层的导热热阻
3、要增加总传热系数,提高传热速率,关键是降低控制热阻。
4.4 传热过程计算随堂测验
1、冷、热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进行逆流换热。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100 ℃和60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为20 ℃和50 ℃,则平均传热温差为( )。
a、44.9 ℃
b、33.7 ℃
c、90 ℃
d、35 ℃
2、在间壁式换热中,两流体的相对流向包括 ( )。
a、并流
b、逆流
c、错流
d、折流
3、在带有折流档板的管壳式换热其中,两流体的相对流向为错流。
4.4 传热过程计算随堂测验
1、在变温传热中,在冷、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各自相同的条件下,各相对流向的平均温度差的大小关系为( )。
a、逆流>并流>错流和折流
b、逆流>错流和折流>并流
c、错流和折流>逆流>并流
d、错流和折流>并流>逆流
2、间壁式换热中,下面属于逆流传热的优点为( )。
a、平均传热温差大
b、需要的传热面积小
c、可以减少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用量
d、可减少流动压降
3、根据生产任务给定的换热量,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属于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
4.4 传热过程计算随堂测验
1、
a、
b、
c、
d、
2、关于传热单元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温度的量纲为1的函数
b、传热推动力越大,则所需的传热单元数越少
c、所要求的温度变化越大,则所需的传热单元数越少
d、可用于换热器的操作型计算
3、最小值流体是指在换热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小的流体。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随堂测验
1、关于流体的温度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流体的温度会影响流体的物性,进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b、流体的温度会影响流体和壁面的温差,进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c、流体的温度差异会引起避免附近的自然对流,进而影响对流传热系数
d、只要流体和壁面的温差保持不变,则对流传热系数保持恒定
2、关于流体物性对流传热系数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体导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大
b、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体黏度的增加而减小
c、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d、对流传热系数随着流体热容的增加而增大
3、对于大多数对流传热,都可以通过解析的方法获得其对流传热系数计算方程。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随堂测验
1、采用迪特斯和贝尔特关联式计算管内对流传热系数,若流速增加一倍,管径和其他条件不变,则对流传热系数增加了( )。
a、174%
b、74%
c、200%
d、100%
2、不包括在迪特斯和贝尔特关联式应用范围中的是( )。
a、高黏度流体在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b、流体在管内层流传热
c、弯管内的对流传热
d、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沸腾传热
3、采用迪特斯和贝尔特关联式计算对流传热系数,若流体的体积流量和物性不变,则对流传热系数和管内径的-1.8次方成正比。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随堂测验
1、流体在装有折流档板的换热器的管间流动,流体的流速和流向不断地改变,当雷诺数大于( )时即可达到湍流。
a、100
b、500
c、1000
d、2000
2、对于流体在管外的强制对流传热,若流体横向流过管束,则管束的排列方式常见的有( )。
a、正三角形
b、转角正三角形
c、正四边形
d、转角正四边形
3、流体横向流过管束时,转角正三角形排列方式的对流传热系数要高于正三角形。
单元作业 4-6
1、
单元作业 4-7
1、
单元作业 4-8
1、
单元作业 4-9
1、
单元作业 4-10
1、
第4章 传热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随堂测验
1、在蒸气冷凝中,从层流到湍流的临界雷诺数re值一般可取为( )。
a、500
b、1000
c、1800
d、4000
2、有关蒸气冷凝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蒸气中所含的不凝气会使冷凝传热系数下降
b、若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差增大,则冷凝传热系数增大
c、若蒸气和冷凝液膜同向流动,则可以增加冷凝传热系数
d、冷凝壁面的情况对冷凝传热系数有着重要的影响
3、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要远高于滴状冷凝。
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随堂测验
1、大容器沸腾中的临界点是指( )。
a、自然对流和泡状沸腾的分界点
b、泡状沸腾和膜状沸腾的分界点
c、自然对流和膜状沸腾的分界点
d、稳定膜状沸腾和不稳定膜状沸腾的分界点
2、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变化,液体大容积沸腾中可能会出现( )。
a、自然对流
b、泡状沸腾
c、不稳定的膜状沸腾
d、稳定的膜状沸腾
3、工业生产中,大容器沸腾一般控制在膜状沸腾阶段。
4.6 辐射传热随堂测验
1、若灰体的表面热力学温度由27 ℃增加到327 ℃,则其辐射能力增加了( )倍。
a、8
b、15
c、16
d、32
2、关于辐射传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辐射是指因热的原因引起的电磁波辐射
b、热射线主要由可见光线和红外光线组成
c、辐射到物体表面上的热射线,只能被其吸收和反射,而不能透过
d、灰体是指对任何波长范围辐射能的吸收率都为50%的物体
3、灰体的黑度是指相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与灰体的辐射能力之比。
4.6 辐射传热随堂测验
1、某一灰体的吸收率为0.6,则其黑度为( )。
a、0.3
b、0.4
c、0.6
d、1.2
2、下列定律中,( )属于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a、普朗克定律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c、傅立叶定律
d、克希霍夫定律
3、物体的辐射能力越强,则其吸收辐射能的能力也越强。
4.7 换热器随堂测验
1、有关板式换热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单位体积设备所提供的换热面积大
b、可根据需要调节板数以调节传热面积
c、总传热系数高
d、适合于操作压力和温度高的操作
2、下列换热器中,属于管式换热器的为( )。
a、蛇管式换热器
b、夹套式换热器
c、套管式换热器
d、浮头式换热器
3、带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流体温差不大于100 ℃的场合。
4.7 换热器随堂测验
1、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同正三角形排列方式相比,正四边形排列的优点为( )。
a、管板的强度高
b、对流传热系数高
c、相同壳程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
d、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
2、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关于流体流径的选择,合理的是( )。
a、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易走管内
b、腐蚀性的流体易走管内
c、黏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易走管间
d、压强高的流体易走管内
3、设计换热器时,在缺水地区,应选用较大的冷却水进、出口温差。
4.7 换热器随堂测验
1、
a、1.05~1.15
b、1.15~1.25
c、1.35~1.5
d、1.75~2.0
2、关于管壳式换热器附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缓冲挡板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壳程流体进入换热器时对管束的冲击
b、常在封头内设置导流筒,以减少流动的死角,强化传热
c、放气孔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排除饱和蒸气
d、排液孔的设置是为了排除冷凝液
3、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只需核算总传热系数即可,无需核算压降。
4.7 换热器随堂测验
1、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用水蒸气加热空气,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空气的流速可以有效地强化传热
b、若采用安装翅片的方法来强化传热,则应将翅片安装在水蒸气侧
c、增加对空气的扰动可以有效的强化传热
d、提高水蒸气的温度可以提高传热速率
2、下列方法中,( )可能提高总传热系数。
a、提高流体的流速
b、增加流体的扰动
c、在流体中加固体颗粒
d、采用短管换热器
3、选用适宜的强化传热方法时,只需考虑各方法的强化传热效果即可。
单元测验 (第4章)
1、下列定律中,描述对流传热的基本定律为( )。
a、牛顿冷却定律
b、傅立叶定律
c、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d、克希霍夫定律
2、在管壁外面包有两层保温层,两层的导热系数之比为2: 1。管壁及两保温层的外径分别为25 mm、50 mm和75 mm,则两层的传热温差之比为( )。
a、1: 1
b、0.85: 1
c、1.5: 1
d、2: 1
3、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冷凝加热空气,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如果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相同,则两流体( )。
a、并流可以获得更大的平均温度差
b、逆流可以获得更大的平均温度差
c、错流可以获得更大的平均温度差
d、在各种相对流向下,平均温度差相同
4、( )反映了流动状态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
a、nu
b、pr
c、re
d、gr
5、某保温层导热系数为0.2 w/(m·℃),其与外界环境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0 w/(m2·℃),则其临界直径为( )mm。
a、10
b、40
c、20
d、25
6、
a、121
b、89
c、147
d、212
7、两流体在套管换热器中逆流换热,若两流体的进口温度分别为95 ℃和55 ℃,出口温度分别为65 ℃和75 ℃,则传热的平均温度差为( )。
a、20 ℃
b、14.4 ℃
c、25 ℃
d、10 ℃
8、若某灰体的吸收率为0.6,则其黑度为( )。
a、0.6
b、0.3
c、0.4
d、0.8
9、下列传热方式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的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对流传热
d、辐射传热
10、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将管程流体的流量加倍,其他操作参数不变,则管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为原来的( )(假设该情况适用于迪特斯-贝尔特关联式,忽略流体物性的变化)。
a、1.36倍
b、1.74倍
c、1.86倍
d、2倍
11、将管壳式换热器由单管程变成双管程,管程流体的体积流量不变,则( )。
a、管程流体的流速增大
b、管内对流传热系数增加
c、设备费用增加
d、操作费用增加
12、关于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因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对流传热系数随流体黏度的增加而减小
b、对流传热系数随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而增大
c、对流传热系数随流体的密度和热容的增加而增大
d、对流传热系数随着壁面处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大
13、两流体在一套管换热器中进行传热。内管外径和外管内径分别为25 mm和45 mm,则环隙中流体的( )。
a、流动当量直径为20 mm
b、流动当量直径为56 mm
c、传热当量直径为20 mm
d、传热当量直径为56 mm
14、关于热辐射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辐射能力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发射的全部波长的总能量
b、普朗克定律描述了黑体的单色辐射能力与波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c、灰体可以全部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d、黑度可以用来表明黑体辐射能力的大小
15、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关于流体流径的选择,正确的是( )
a、有毒流体易走管程
b、压力高的流体易走管程
c、易结垢的流体易走管程
d、冷凝蒸汽易走管程
16、大容器沸腾中自然对流和泡核沸腾的分界点所对应的热通量称为临界热通量,一般应控制在泡核沸腾阶段,以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
17、管壳式换热器设置折流挡板可以强化管程的对流传热。
18、固体的导热系数大多数随着其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19、同单根水平管外的冷凝相比,蒸汽在水平管束外冷凝时,冷凝传热系数较低。
20、采用异形管路不仅可以增加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也可以增加传热系数。
21、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反映了灰体的辐射能力与其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2、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要远高于滴状冷凝。
23、对流传热系数与导热系数均为流体的物性,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24、在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冷凝加热空气,则管壁温度与空气侧的温度较为接近。
25、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流量小和黏度大的流体易走壳程。
单元作业 4-11
1、
单元作业 4-12
1、
单元作业 4-13
1、
单元作业 4-15
1、
单元作业 4-14
1、
期末考试
客观题
1、流体在一圆形直管内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径变为原来的2倍,则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 )。
a、1/16
b、1/81/8
c、1/4
d、1/2
2、根据离心泵的“比例定律”,若离心泵的转速增加10%,效率保持不变,则其轴功率增加( )。
a、33.1%
b、21%
c、12.1%
d、10%
3、边长为6 mm的正方体颗粒,其球形度为( )。
a、0.623
b、0.806
c、0.881
d、0.913
4、黑体的表面温度由227 ℃下降为27 ℃,则其辐射能力变为原来的( )。
a、60%
b、21.6%
c、13.0%
d、36%
5、
a、10
b、20
c、30
d、40
6、若标准旋风分离器的圆柱部分直径增大,则其临界粒径(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7、静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包括( )
a、静止的流体
b、连续的流体
c、同一种流体
d、不可压缩流体
8、若离心泵输送流体的密度增加,则其( )。
a、流量不变
b、压头增大
c、效率不变
d、轴功率增大
9、关于对流传热系数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流体的导热系数增加,对流传热系数增大
b、流体的黏度增加,对流传热系数减小
c、流体的密度增加,对流传热系数增大
d、流体的定压热容增加,导热系数增大
10、随着多效蒸发效数的增加,( )。
a、加热蒸汽的经济性提高
b、单位蒸汽耗量减小
c、温度差损失增加
d、生产强度增加
11、转子流量计属于差压流量计。
12、离心泵在关泵之前应关闭泵的出口阀。
13、旋风分离器进气粉尘浓度提高将降低其分离效率。
14、降尘室中含尘气体的流动应控制为层流。
15、大容器沸腾中,壁面过热度越高,沸腾传热系数越大。
16、单程型蒸发器适合于处理热敏性的物料。
计算题
1、
2、
3、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2023-01-04 06:46
2023-01-04 06:40
机械创新潜能开发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2023-01-04 06:27
认识艾滋 远离艾滋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2023-01-04 05:15
2023-01-04 04:25
最新文章
互联网思维与创业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游戏化教学法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互联网 ”创新应用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同伴教学法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营销综合实训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标签列表
2021知到app免费微信公众号答案纳税申报实务-原版
(223)
风景背后的地貌学期末答案
(918)
中国大学mooc(慕课)_智能机器人系统_期末满分答案
(721)
无机分析化学课后答案第四版答案
(982)
最新期末答案制药工艺学(2018秋冬学期)2021知到app
(899)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第2个)_超星学习通_章节测试答案
(646)
acca特许会计师f4通关班标准答案2021知到app
(611)
备案号: 买球平台网址的版权所有 买球平台网址 copyright © 2012-2023
青果答案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