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买球的app软件下载
中国大学mooc(慕课)无机化学实验期末考试答案
大学英语3unit1课后答案
当前位置:
正规买球app首页
»
现代大学与科学_超星尔雅学习通_题库及答案
» 正文
1762
人参与 2023-01-04 05:41:47
点这评论
专题一 导论
专题一 单元测验
1、1.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资本论》
2、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国际工人协会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德国工人党
d、正义者同盟
3、3.在伦敦海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依据名言:“哲学家们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是( )。
a、实践性
b、革命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
4、4.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a、《共产党宣言》
b、《哥达纲领批判》
c、《资本论》
d、《反杜林论》
5、在实践基础上的( )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a、科学性与批判性
b、阶级性与革命性
c、系统性与科学性
d、科学性与革命性
专题一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
2、辨析题:2.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
3、辨析题:3.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创造。
4、辨析题:4.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5、简答题: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6、简答题:6.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二 单元测验
1、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4、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5.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都是客观的
b、内因和外因相互转化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专题二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辨析题:2.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事物的发展。
3、辨析题:3.可知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4、辨析题:4.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5、简答题:1.如何认识“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6、简答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三 单元测验
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3、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苹果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4、4.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5、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 单元测验
1、1.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3、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4、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住行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5、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专题五 单元测验
1、1.商品经济是作为( )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
a、农业经济
b、自然经济
c、工业经济
d、市场经济
2、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用于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是( )。
a、货币流通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商品的竞争规律
3、3.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的外在表现为( )。
a、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
c、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d、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4、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主要表现为( ) 。
a、商品的生产过程
b、价值形成的过程
c、价值的增值过程
d、价值的转移的过程
5、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 )理解“政治经济学枢纽”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专题六 单元测验
1、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c、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2.垄断形成的原因在于( )。
a、跨国公司的产生
b、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c、国家干预的不断增强
d、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3、3.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4.生产集中的结果是( )。
a、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b、劳动生产资料的集中
c、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d、劳动生产利率的日益提高
5、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 )来实现的
a、代理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新闻媒体等媒介的干预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专题七 单元测验
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为( )。
a、16世纪初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末
d、19世纪上半叶
3、3.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4、4.“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形态”是指( )。
a、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5、5.下列不属于列宁晚年著作是( )。
a、《日记摘录》
b、《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c、《论俄国革命》
d、《论欧洲联邦口号》
专题八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专题八 单元测验
1、1.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
b、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
c、是否提出未来社会的具体方案
d、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2.“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句话出自于(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哥达纲领批判》
3、3.马克思在( )中作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
a、《共产党宣言》
b、《〈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4.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也将消亡,这并不意味着( ) 。
a、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b、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
c、政治国家的消亡
d、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
5、5“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句话源自于(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2023-01-04 06:28
2023-01-04 05:29
2023-01-04 05:23
微观经济学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2023-01-04 04:38
2023-01-04 03:52
最新文章
人是如何学习的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营销综合实训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创业之路——带你玩转设计思维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互联网 ”创新应用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标签列表
智慧树知到电影作品读解答案共享
(373)
宏观经济学答案百度云
(468)
万学创新创业课程答案
(755)
大学物理_学习通_网课答案
(484)
2021年智慧树“卉”心独具工程制图答案
(944)
cpa税法第三章答案
(661)
金工实习_学习通_期末考试答案
(197)
知到智慧树_查小学作业题的公众号_答案章节作业期末答案
(344)
2021智慧树知到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最新查题答案
(252)
中国大学mooc慕课_中国地理_题库公众号
(726)
备案号: 买球平台网址的版权所有 买球平台网址 copyright © 2012-2023
青果答案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