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育智慧品绎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买球的app软件下载
当前位置:
正规买球app首页
»
中国大学 mooc_宝玉石鉴赏_章节答案
» 正文
8167
人参与 2023-01-04 06:29:52
点这评论
绪论
单元测验(一)
1、关于《孟子》作者的说法不包括( )。
a、孟子与弟子合著说
b、告子追述说
c、弟子追述说
d、孟子自著说
2、孟子生活的时代是( )。
a、春秋早期
b、春秋末期
c、战国中期
d、战国末期
3、《孟子》第二篇的篇名是( )。
a、《公孙丑》
b、《滕文公》
c、《尽心》
d、《离娄》
4、《孟子》七篇的主题可分别概括为( )。
a、仁义、为政、崇礼、明智、行孝、情性、尽心
b、仁义、正名、崇礼、明智、行孝、情性、尽心
c、仁义、为政、诚信、明智、行孝、情性、尽心
d、正义、为政、崇礼、明智、行孝、情性、尽心
5、韩愈推动“孟子升格运动”的方式是( )。
a、将《孟子》归入五经类重要书籍之列
b、将《孟子》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c、将孟子纳入儒学道统体系的重要一环
d、为《孟子》作注疏,注重义理阐发
6、对“君子远庖厨”理解正确的是( )。
a、齐宣王爱惜钱财
b、君子不应杀生来祭祀
c、孟子教导齐宣王远离美食
d、孟子教导齐宣王修养仁慈的品德
7、下面作者跟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
a、赵岐《孟子章句》
b、朱熹《孟子集注》
c、杨伯峻《孟子译注》
d、焦循《孟子正义》
8、《孟子》充分彰显出“仁政”的教育主张。
单元作业(一)
1、在编写结构上,你认为《孟子》和《论语》有何异同?其中分别折射出怎样的编纂理念?
第一讲 人性本善:性可教养的理论基础
单元测验(二)
1、“性相近,习相远”出自( )。
a、《孟子》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2、孟子为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注入的新内涵是( )。
a、义
b、善
c、忠
d、勇
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中的“求放心”是指( )。
a、办事让人放心
b、保存善良的本心
c、做到心中有数
d、寻找丢失的善良本心
4、孟子关于人性和教育两者关系的主张是( )。
a、性不可教养
b、相互制约
c、性可教养
d、毫无关联
5、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原因是( )。
a、人的动物本能高于禽兽
b、人性高贵
c、人可以改善居住环境
d、人具有道德理性
6、孟子的“情之性”包括( )。
a、与生俱来的“感性欲求”
b、大丈夫之“豪情”
c、“不忍人之心”
d、“贪荣重利之性”
7、孟子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的“善端”包括( )。
a、仁
b、义
c、礼
d、智
8、“人皆可以为尧舜”反映出孟子的教育观是( )。
a、人性是固定不变的,教育无关重要
b、在人性面前,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不断修养完善自我
c、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
d、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必然性
9、孟子认为“欲”和“善”之间呈反比关系。
单元作业(二)
1、举例说明孟子性善论对后世儒家的影响。
第二讲 浩然之气:跟孟子学做一个大丈夫
单元测验(三)
1、“威武不能屈”的上半句是( )。
a、悦贤不能举
b、贫贱不能移
c、百世不能改
d、富贵不能淫
2、孟子的“民贵君轻”主张出自(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3、下列选项对孟子的政治关系递进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得乎诸侯为大夫
b、得乎丘民而为大夫
c、得乎天子为诸侯
d、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4、孟子认为大丈夫应秉持的做官原则是( )。
a、三就三去
b、学而优则仕
c、隐居不出仕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5、孟子认为,如果君王视臣子为犬马,臣子就可以把君王视为( )。
a、手足
b、腹心
c、国人
d、寇仇
6、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经济基础是( )。
a、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c、制民之产
d、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7、《中庸》的“三达德”是指( )。
a、仁
b、智
c、信
d、勇
第三讲 内圣外王:德才兼备的教育价值观
单元测验(四)
1、孟子认为培养理想人格的关键是( )。
a、尚志
b、居仁行义
c、爱人
d、读经
2、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问题上,孟子持(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环境决定论
d、天赋决定论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是指( )。
a、正派
b、起因
c、动作
d、萌芽
4、“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中“庠”的读音是( )。
a、xiáng
b、yǎng
c、chǎng
d、xiǎn
5、“人伦”包括( )。
a、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父子有序,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爱,朋友有信
c、父子有爱,君臣有序、夫妇有别、长幼有爱,朋友有信
d、父子有爱,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亲,朋友有信
6、体现了孟子扩充内在善性主张的选项是( )。
a、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b、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c、尽其心,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7、《孟子》中的“四心”是指( )。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辞让之心
d、是非之心
第四讲 扩充善性:成就品德的修养方法论
单元测验(五)
1、孟子所倡导的 “浩然之气”是指( )。
a、云气、烟气等具体的物质
b、由道德情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c、多变无形的抽象物质
d、一种温柔体贴的情感
2、孟子认为培养“浩然正气”应配合( )。
a、义
b、善
c、忠
d、勇
3、与孟子推崇的“闻过则喜”、“善与人同”精神一脉相承的是( )。
a、知耻
b、性相近
c、存心养性
d、养气
4、下列属于孟子对“大丈夫”提出的要求是( )。
a、贫贱不能移
b、威武不能屈
c、富贵不能淫
d、静心不能动
5、孟子提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意在说明( )。
a、不可丧失羞耻之心
b、知耻是迁善改过的前提
c、知耻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d、只要知道错了,就一定能改正
6、“拔苗助长”体现了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从“内心”集义,耐心积累。
第五讲 自求自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论
单元测验(六)
1、孟子主张“无或乎王之不智”,其中“王”指( )。
a、齐王
b、楚王
c、梁惠王
d、楚王
2、孟子提出赡养父母之道的“至养”说,即( )。
a、以物养亲
b、以天下养
c、以声名养
d、以不离养
3、孟子主张“知人论世”,这是基于中国传统社会的( )。
a、伦理本位
b、个人本位
c、国家本位
d、世界本位
4、经学历经“定经”、“传经”、“疑经”、“尊经”四个时代,其中由孟子开创的是( )。
a、定经
b、传经
c、疑经
d、尊经
5、将“慎思”进一步概括为“居敬穷理,熟读精思”的思想家是( )。
a、王安石
b、朱熹
c、张载
d、陆九渊
6、孟子主张学习要“深造自得”,之后演变的成语是( )。
a、不识大体
b、左右逢源
c、当务之急
d、茅塞顿开
7、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习成果差异取决于天赋的高低
b、学习要高瞻远瞩,否则格局太小
c、学习要持之以恒,否则学无所成
d、学习要循序渐进,否则急于求成
8、在经学发展史上,孟子处于“尊经”时代。
9、孟子反对“声闻过情”。
单元作业(三)
1、孟子对于儒家经典的态度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六讲 教以多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论
单元测验(七)
1、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主张“教必以正”,批评( )。
a、仁者如射
b、易子而教
c、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先己后人
2、孟子形容柳下惠是( )。
a、圣之和者
b、圣之清者
c、圣之杰者
d、圣之贤者
3、孟子主张以高标准来教人的根本原因是( )。
a、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b、孟子之学迂阔,别人瞧不起他
c、孟子目空一切,瞧不起其他人
d、孟子不愿意教导学生
4、孟子总结君子有五种教法,其中属于他最先总结并实践的是( )。
a、时雨化
b、成德
c、达财
d、私淑艾
5、孟子不愿意教导的人,包括( )。
a、挟贵而问
b、挟贤而问
c、挟长而问
d、挟故而问
6、下列对于教学的态度和原则,符合孟子教学特点的是( )。
a、虽不叩必鸣
b、不教而教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d、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7、“不屑之教”可以直接运用到现代课堂上。
第七讲 中权得宜:治学处世的教学案例
单元测验(八)
1、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中第一个“书”字,具体是指( )。
a、《诗经》
b、《尚书》
c、《春秋》
d、《战国策》
2、孟子对春秋时期历史的总体看法是( )。
a、春秋无义战
b、信而好古
c、郁郁乎吾从周
d、春秋讲礼
3、觉察到《尚书·武成》记载不尽属实,并撰有《论衡》的汉代学者是( )。
a、刘向
b、王充
c、班固
d、贾谊
4、对孟子求教“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产生疑问的学生是( )。
a、公都子
b、乐正子
c、万章
d、咸丘蒙
5、向孟子提出“嫂溺不援手”问题的思想家是( )。
a、慎到
b、滕更
c、淳于髡
d、告子
6、被孟子斥为“独夫”、“民贼”的古代君王是( )。
a、商纣王
b、齐宣王
c、齐威王
d、梁惠王
7、孟子与淳于髡辩论时提出“嫂溺叔援”的主张,体现出的处世哲学是( )。
a、激进权智
b、激进权慧
c、温和权慧
d、温和权智
8、孟子为宣扬仁政学说所举的历史例证包括( )。
a、葛伯仇饷
b、周征攸国
c、舜流放共工
d、舜流放三苗
第八讲 英才教育:儒家学者的教育情怀
单元测验(九)
1、在《孟子》书中,“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指的是( )。
a、曾参
b、子路
c、冉由
d、颜回
2、“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折射出颜回的品格是( )。
a、安贫乐道
b、严守信用
c、忠诚勇敢
d、诲人不倦
3、生动展现孟子理想人格修养境界的表述是( )。
a、揠苗助长
b、英才教育
c、睟面盎背
d、化性起伪
4、《孟子》中最能体现孔子“富而后教”思想的说法是( )。
a、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b、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也
c、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关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个人快乐和社会担当之间能够应对自如
b、在遭遇仕途困境时,把学习作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c、体现了儒家认为教育应该具有个人乐趣和社会责任双重价值的观点
d、成为后世儒家知识分子的精神信条,塑造了中国知识人和教育家们的人格世界
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孟子的教育情怀说法的是( )。
a、教育和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业
b、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事业
c、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寻求个人乐趣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和平衡
d、教育能够为个人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
7、孔孟等儒家学者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教育哲学家,关于教育的共同看法是( )。
a、学习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b、所有人具有同样的自然禀赋,要接受同样的教育
c、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事业
d、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明人伦”
8、孟子劝诫君王必须在国内推行教化事业的理由包括( )。
a、帮助君主得到民心支持
b、受到教化的百姓可以直接转化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c、没有教育事业,国家缺失道德秩序,将陷入动荡之中
d、可以有效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单元作业(四)
1、在孟子关于教育情怀的论述中,教育的个人乐趣与社会责任是如何实现有机平衡的?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期末考试
《孟子》教育智慧品绎
1、以下选项对《孟子》表述正确的是( )。
a、《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反映了儒家关于“德政”的政治主张
b、《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反映了儒家关于“仁政”的政治主张
c、《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书,反映了儒家关于“德政”的政治主张
d、《孟子》是一本记录孟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书,反映了儒家关于“仁政”的政治主张
2、对《孟子》传本特点概括正确的是( )。
a、朱熹的《孟子集注》每章末以韵语概括为“章指”
b、赵岐的《孟子章句》偏重离章辨句,疏不破注
c、杨伯峻的《孟子译注》偏重义理阐发,兼顾词义的考证
d、焦循的《孟子正义》用现代汉语翻译《孟子》语句
3、“大丈夫”一词在《孟子》中指的是( )。
a、贵族
b、学问渊博的人
c、男子
d、具有崇高道德理想人格的的人
4、“穷则独善其身”的下一句是( )。
a、人少则慕父母
b、然则舜有天下
c、君有大过则谏
d、达则兼济天下
5、下列说法符合孟子“先义后利”观点的是( )。
a、只强调道义,不追求利益
b、在巨大利益面前,可以灵活变通
c、将“义”作为处世的道德准则,追求符合道义的利益
d、追求物质利益就是符合道义的事情
6、在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中,“以羊易牛”反映出( )。
a、齐宣王小气,不舍得杀牛
b、齐宣王不重视祭祀活动
c、孟子意图唤醒齐宣王的恻隐之心
d、当时的牛比羊贵
7、《孟子·公孙丑上》所谓“辞让之心”之端是( )。
a、仁
b、义
c、礼
d、智
8、孟子将人与生俱来的善本性和本能概述为( )。
a、慧根
b、善根
c、良知良能
d、正念
9、“闻过则喜”成语出自( )。
a、《孟子·滕文公上》
b、《孟子·滕文公下》
c、《孟子·公孙丑上》
d、《孟子·公孙丑下》
10、与 “养心莫善于寡欲”含义的不同表述是( )。
a、修养身心
b、意志坚定
c、减少欲望
d、格物致知
11、孟子“反求诸己”发展了孔子的( )。
a、先存诸己
b、君子求诸己
c、尽心为人
d、推己以安人
12、在孟子看来,“当务之为急”是指( )。
a、急亲贤之为务
b、急赏馈之为务
c、急读书之为务
d、急思考之为务
13、孟子在讲述“盈科后进”时,所说事物是( )。
a、山峰
b、泉水
c、植物
d、动物
14、孟子认为,《诗·小雅·小弁》的基本思想是( )。
a、欢喜之情
b、仁爱之情
c、悲伤之情
d、怨恨之情
15、下列不属于践行孟子“大人之道”的言行是( )。
a、居仁由义
b、嫂溺叔援
c、见死不救
d、孝悌忠信
16、“朽木不可雕”是指( )。
a、子贡
b、颜回
c、子路
d、宰予
17、下列表述中,与“学习之乐”表述相悖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c、自得之,则居之安
d、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也
18、第一部将“教”和“育”作为词组使用的儒家典籍是(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9、孟子认为夏商周三代学习机构的共同目的是( )。
a、保存典籍
b、传授富国强兵之术
c、培养统治者
d、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20、孟子认为国家推行教化事业,君主首先要做到( )。
a、发展军事
b、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
c、常怀仁义之心和爱民之心
d、帮助国家实现政治统一
21、孟子认为人生“第三乐”是(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d、学而优则仕
22、在人性论上,与孟子“性善论”主张相反的教育家是( )。
a、荀子
b、朱熹
c、周敦颐
d、王守仁
23、孟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有教无类
c、德智体全面发展
d、明人伦
24、孟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
a、性恶论
b、性善论
c、性相近,习相远
d、性三品说
25、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原因是( )。
a、人的动物本能高于禽兽
b、人性高贵
c、人可以改善居住环境
d、人具有道德理性
26、孟子认为教育的内在价值在于( )。
a、扩充善性
b、为国家培养建设者
c、促进科学的发展
d、提升个人才艺
27、孟子“五伦”教育观念中,最重要的两伦关系是( )。
a、父子
b、夫妇
c、长幼
d、君臣
28、下列选项中,对“居仁由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丈夫不应该追求物质利益
b、每个人都应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大丈夫应该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d、君王应该把仁义当作治理国家的手段
29、孟子对“大丈夫”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 )。
a、民贵君轻
b、先义后利
c、驻心穷达
d、虎鼠人格
30、下列属于孟子提倡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
a、扩充善性
b、尽心养性
c、磨炼意志
d、勿忘勿助
31、孟子的弟子包括( )。
a、乐正子
b、公都子
c、万章
d、公孙丑
32、儒家学者的教育情怀可以概括为( )。
a、教育和学习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
b、教化百姓是国家大事
c、教育的个人乐趣和社会责任高度统一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育者的最高乐趣
33、“驻心穷达”的意思是“大丈夫”应当善于处理德位之间的关系,无论穷或达都能自得其乐。
34、张仪和公孙衍均合乎孟子所倡导的大丈夫形象。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2023-01-04 06:38
2023-01-04 05:01
2023-01-04 04:37
2023-01-04 04:26
2023-01-04 04:07
最新文章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教师的形体美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创新思维与发明问题解决方法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标签列表
超星尔雅_战略推演:商业竞争与制胜之道_2021选修课答案
(127)
2021智慧树知到园艺植物育苗技术标准答案
(927)
心理学_超星学习通_试题及答案2021
(876)
2014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及答案
(517)
备案号: 买球平台网址的版权所有 买球平台网址 copyright © 2012-2023
青果答案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