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买球的app软件下载

    5776 人参与  2023-01-04 05:08:37    点这评论
    项目一 认识微生物

    1.1 走进微生物世界随堂测验

    1、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微生物技术的发明者是( )
        a、巴斯德
        b、科赫
        c、虎克
        d、别依林克

    2、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单细胞藻类

    3、下列不是原核微生物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放线菌
        d、蓝细菌

    4、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
        a、分布广泛
        b、个体微小
        c、种类繁多
        d、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5、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 )
        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6、微生物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7、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微生物。

    8、在生物六界分类系统中,其中微生物包括四界。

    9、杆菌的长度约2um,故( )个杆菌头尾衔接起来仅有一颗芝麻长(3mm)。

    10、大肠杆菌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为1小时,一个50kg的人如果按400斤/年消耗食物计算,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的食物需要( )年。

    1.2 走进微生物实验室随堂测验

    1、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c、喷石炭酸
        d、a b并用

    2、无菌室一般是有里外两间,较小的外间为:( )。
        a、操作间
        b、杀菌间
        c、隔离间
        d、缓冲间

    3、微生物实验室创造无菌的工作环境的方法有()。
        a、学生实验课时可在酒精灯旁进行无菌接种
        b、小规模的操作可以使用无菌箱或超净工作台
        c、工作量大时使用无菌室
        d、要求严格的可在无菌室内再结合使用超净工作台

    4、在微生物实验中,应保持肃静,不能随便吃东西,但可以抽烟。

    5、微生物气溶胶十分危险,滴加到培养皿中的菌液能将微生物气溶胶释放到空气中。

    6、可以穿着工作服到实验室以外的地方。

    7、食物上看不见脏东西就是干净的,可以直接食用。

    8、人吃了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就一定会造成食物中毒。

    项目一 认识微生物

    1、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微生物技术的发明者是( )
        a、巴斯德
        b、科赫
        c、虎克
        d、别依林克

    2、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 )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单细胞藻类

    3、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
        a、分布广泛
        b、个体微小
        c、种类繁多
        d、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 )
        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5、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是:(  )。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c、喷石炭酸
        d、a b并用

    6、微生物都是肉眼不可见的。

    7、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微生物。

    8、微生物气溶胶十分危险,滴加到培养皿中的菌液能将微生物气溶胶释放到空气中。

    9、食物上看不见脏东西就是干净的,可以直接食用。

    10、人吃了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就一定会造成食物中毒。

    项目二 微生物显微观察技术

    2.1 显微镜的使用随堂测验

    1、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聚光器
        d、总放大倍数

    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
        a、4倍
        b、400倍
        c、16倍
        d、100倍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4、列文虎克被称为“显微镜之父”。

    5、普通光学显微镜一般有3~4个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其中最短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

    6、使用油镜时采用高折射率的物质即香柏油作为介质,则能提高分辩能力。

    7、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不可直接拨动物镜。

    8、显微镜油镜观察时,将聚光镜上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可以获得最多的光线。

    9、擦镜纸擦拭油镜时要圆周擦或来回擦。

    10、显微镜油镜观察时,将聚光镜上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可以获得最多的光线。

    2.2 细菌的观察随堂测验

    1、原核细胞细胞壁上特有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几丁质
        c、脂多糖
        d、磷壁酸

    2、决定细菌细胞形状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3、所有细菌都能产生荚膜、芽孢与鞭毛。

    4、细菌是一类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5、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同时具有繁殖功能。

    6、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7、细菌芽孢是自然界中具最大抗性的一种生命形态。

    8、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糖。

    9、生存在口腔里的变形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

    10、弧菌的菌体只有一个弯曲,是螺旋菌的一种。

    2.3 酵母菌的观察随堂测验

    1、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
        a、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葡聚糖和脂多糖
        c、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2、酵母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3、某些酵母菌可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例如白假丝酵母(又称白色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

    4、酵母菌多被用于发面,所以酵母菌是食品添加剂。

    5、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是非丝状真菌。

    2.4 霉菌的观察随堂测验

    1、真菌通常是指( )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子
        d、霉菌和酵母菌

    2、黄曲霉毒素产自( )
        a、细菌
        b、真菌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3、霉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许多酿造食品都是霉菌的功劳,比如豆腐乳、豆豉、酱油、酱、醋等。

    4、霉菌老龄菌往往液泡小而少,幼龄菌具有较大的液泡。

    5、青霉是生产抗生素的重要菌种。

    2.5微生物大小测定随堂测验

    1、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唯一依据。

    2、测微尺使用完毕,取出目镜测微尺,将接目镜放回镜筒,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别用滤纸拭后,放回盒内保存。

    3、若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只改变物镜,那么目镜测微尺每格所测量的镜台上的菌体细胞的实际长度(或宽度)是不同的。

    4、标定目镜测微尺时要注意准确对正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重合线。

    5、不同的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都是10微米。

    2.6微生物数量测定随堂测验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对酵母菌计数所使用的工具是()。
        a、镜台测微尺
        b、目镜测微尺
        c、血球计数板
        d、菌落计数器

    2、血球计数板每个计数室有( )小方格。
        a、1
        b、25
        c、400
        d、16

    3、在加样前,先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4、酵母的活细胞,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5、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作为两个菌体计数。

    项目二 微生物显微观察技术

    1、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聚光器
        d、反光镜

    2、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3、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
        a、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葡聚糖和脂多糖
        c、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4、真菌通常是指( )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子
        d、霉菌和酵母菌

    5、血球计数板每个计数室有( )小方格。
        a、1
        b、25
        c、400
        d、16

    6、列文虎克被称为“显微镜之父”。

    7、使用油镜时采用高折射率的物质即香柏油作为介质,则能提高分辩能力。

    8、显微镜油镜观察时,将聚光镜上升至最高位置并开足光圈,可以获得最多的光线。

    9、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同时具有繁殖功能。

    10、若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只改变物镜,那么目镜测微尺每格所测量的镜台上的菌体细胞的实际长度(或宽度)是不同的。

    项目三 微生物制片染色技术

    3.1 细菌简单染色随堂测验

    1、所谓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2、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3、微生物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可是我们却不易察觉,是因为微生物不仅微小而且没有颜色。

    4、细菌简单染色时,染色时间为5分钟。

    5、水洗操作是将涂片上染液倒入废液缸中;手持细菌染色涂片,置于废液缸上方,用洗瓶中自来水冲洗,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水变无色为止。

    3.2 细菌革兰氏染色随堂测验

    1、肽聚糖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2、脂多糖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的成份。

    3、g 细菌的细胞壁,不仅厚度比g-细菌大,而且层次多、成分复杂。

    4、在进行革兰氏染色时,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幼龄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

    5、热固定温度不易过高,以载玻片背面不烫手为宜,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3.3 细菌芽孢染色随堂测验

    1、细菌的芽孢染色使用的染料颜色为()
        a、红配蓝
        b、红配黄
        c、红配绿
        d、黄配蓝

    2、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沸水中可存活()小时。
        a、0.5
        b、1
        c、2
        d、3

    3、芽孢染色初染时,加孔雀绿染液3~5滴于涂片上,维持5min即可。

    4、芽孢染色初染时,加孔雀绿染液加热染色,注意应及时补加染色液,切勿蒸干。

    5、芽孢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3.4 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定随堂测验

    1、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判定,可以通过()染色完成。
        a、溴甲酚绿
        b、美兰
        c、结晶紫
        d、复红

    2、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判定中,美蓝的浓度不易过高,一般以()浓度为宜。
        a、0.5%
        b、5%
        c、0.05%
        d、1%

    3、美蓝是一种有毒的弱氧化剂染料。

    4、使用美兰染液时应该多滴几滴,防止产生气泡。

    5、可以利用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原理,检测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活菌率。

    项目三 微生物制片染色技术

    1、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在沸水中可存活()小时。
        a、0.5
        b、1
        c、2
        d、3

    2、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判定,可以通过()染色完成。
        a、溴甲酚绿
        b、美兰
        c、结晶紫
        d、复红

    3、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判定中,美蓝的浓度不易过高,一般以()浓度为宜。
        a、0.5%
        b、5%
        c、0.05%
        d、1%

    4、视频中细菌的芽孢染色使用的染料颜色为()
        a、红配蓝
        b、红配黄
        c、红配绿
        d、黄配蓝

    5、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6、水洗操作是将涂片上染液倒入废液缸中;手持细菌染色涂片,置于废液缸上方,用洗瓶中自来水冲洗,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水变无色为止。

    7、在进行革兰氏染色时,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幼龄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

    8、芽孢染色初染时,加孔雀绿染液3~5滴于涂片上,维持5min即可。

    9、芽孢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10、美蓝是一种有毒的弱氧化剂染料。

    11、可以利用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原理,检测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活菌率。

    项目四 微生物培养技术

    4.1 无菌器材准备随堂测验

    1、无菌操作用的吸管经洗净干燥后,在吸管上端的管口内塞棉花的作用是()
        a、美观
        b、方便酒精消毒
        c、过滤杂菌
        d、防止产生水蒸气

    2、玻璃器皿采用干热法灭菌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灭菌器皿放在恒温箱中排列整齐密实 
        b、开通电源和箱顶通气口,至100℃时关上通气口
        c、在160℃温度下保温2h 
        d、切断电源冷却至60℃时取出灭菌物品

    3、专为微生物培养设计制造的仪器是()。
        a、
        b、
        c、
        d、

    4、向吸管上端的管口内塞棉花时,塞得越紧越好。

    5、干热灭菌时,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热干燥箱中,注意紧凑摆放,节省空间,不要留间隙。

    4.2 培养基制备随堂测验

    1、培养基分装到三角瓶时,分装量不超过瓶体的()。
        a、1/2
        b、1/3
        c、1/4
        d、1/5

    2、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
        a、5.0-6.0
        b、3.0-4.0
        c、8.0-9.0
        d、7.0-7.5

    3、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135℃—140℃,5—15秒 
        b、72℃,15秒
        c、121℃,20分钟
        d、100℃,5小时

    4、依次将各种原料加入水中,放在电炉上,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4.3 微生物接种随堂测验

    1、手及皮肤的消毒采用( )。
        a、高锰酸钾
        b、75%的酒精
        c、5%的甲醛
        d、紫外线

    2、能够测试微生物动力的是( )。
        a、斜面接种
        b、液体接种
        c、平板接种
        d、穿刺接种

    3、灼烧接种环时,使接种环直立在氧化焰部位将金属环迅速通过火焰3次。

    4、双管接种时,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下试管塞并放在放桌上。然后将试管口迅速在火焰上微烧。

    5、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平板接种、穿刺接种等。

    4.4 微生物分离纯化随堂测验

    1、涂布平板法是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
        a、0.1ml
        b、1.0ml
        c、0.5ml
        d、5.0ml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
        a、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
        b、热敏感菌易被烫死
        c、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d、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3、平板划线分离法中分区划线时,第一区划线完毕,从第一区划线的末端向第二区进行划线,再从第二区向第三区进行划线。

    4、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最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5、划线分离的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项目四 微生物培养技术

    1、无菌操作用的吸管经洗净干燥后,在吸管上端的管口内塞棉花的作用是()
        a、美观
        b、方便酒精消毒
        c、过滤杂菌
        d、防止产生水蒸气

    2、玻璃器皿采用干热法灭菌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灭菌器皿放在恒温箱中排列整齐密实 
        b、开通电源和箱顶通气口,至100℃时关上通气口
        c、在160℃温度下保温2h 
        d、切断电源冷却至60℃时取出灭菌物品

    3、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135℃—140℃,5—15秒 
        b、72℃,15秒
        c、121℃,20分钟
        d、100℃,5小时

    4、手及皮肤的消毒采用( )。
        a、高锰酸钾
        b、75%的酒精
        c、5%的甲醛
        d、紫外线

    5、涂布平板法是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
        a、0.1ml
        b、1.0ml
        c、0.5ml
        d、5.0ml

    6、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7、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平板接种、穿刺接种等。

    8、平板划线分离法中分区划线时,第一区划线完毕,从第一区划线的末端向第二区进行划线,再从第二区向第三区进行划线。

    9、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最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10、划线分离的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项目五 微生物鉴定技术

    5.1 微生物菌落特征识别随堂测验

    1、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 )。
        a、菌丝
        b、菌团
        c、菌苔
        d、菌落

    2、细菌菌落培养物常常产生臭味。

    3、酵母菌细胞较大且能运动。

    4、菌落边缘细胞的菌龄比菌落中心的细胞菌龄长。

    5、霉菌菌落正反面常呈现不同的颜色。

    6、酵母菌菌落培养物常常产生酒香味。

    7、酵母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厚。

    5.2 微生物生化鉴定随堂测验

    1、在油脂培养中添加( )溶液作为指示剂。
        a、溴麝香草酚蓝
        b、酚酞
        c、中性红
        d、甲基橙

    2、糖发酵试验的结果是产酸产气,结果应记录为(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3、在微生物鉴定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培养基 。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4、枯草芽孢杆菌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后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5、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6、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7、油脂水解试验中,若菌体周围出现绿色斑点说明脂肪水解,为阳性反应。

    8、淀粉水解试验中,如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已被水解,试验结果为阳性。

    项目五 微生物鉴定技术

    1、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 )。
        a、菌丝
        b、菌团
        c、菌苔
        d、菌落

    2、在油脂培养中添加( )溶液作为指示剂。
        a、溴麝香草酚蓝
        b、酚酞
        c、中性红
        d、甲基橙

    3、糖发酵试验的结果是产酸产气,结果应记录为(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4、在微生物鉴定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培养基 。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 )培养基 。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6、细菌菌落培养物常常产生臭味。

    7、酵母菌细胞较大且能运动。

    8、菌落边缘细胞的菌龄比菌落中心的细胞菌龄长。

    9、霉菌菌落正反面常呈现不同的颜色。

    10、酵母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厚。

    项目六 样品采集与制备技术

    6.1 环境样品采集与制备随堂测验

    1、检测工人手时,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 )次。
        a、3
        b、5
        c、8
        d、10

    2、用具表面样品的采集时,需要将( )放在被检平面物体表面。
        a、灭菌试管
        b、灭菌规格板
        c、灭菌平皿
        d、灭菌锥形瓶

    3、空气样品的采集为自然沉降法。

    4、检测工人手时,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3次。

    5、空气样品采样时,将含营养琼脂的平皿(直径9m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打开平皿盖,使平皿在空气中暴露2min

    6、使用漩涡振荡器前将速度旋钮指示调到最小处,开机后再逐步增加转速。

    7、在使用涡旋振荡器时,如果自身产生共振,机身晃动严重、运行不平衡,可以继续使用。

    8、为了操作安全,仪器必须在点动模式下进行档位换挡。

    9、旋涡振荡器是利用偏心旋转使试管等容器中的液体产生涡流,从而达到使溶液充分混合之目的。

    6.2 食品样品采集与制备随堂测验

    1、样品的制备方法有:( )。
        a、振摇
        b、搅拌
        c、粉碎
        d、以上都对

    2、在gb 478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中规定,采样方案分为( )级采样方案和( )级采样方案。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d、以上都不对

    3、采用均质法可使细菌在液体中分布均匀,效果更好。

    4、硬块、骨状、冰状物质不宜使用拍击式均质器。

    5、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一件用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

    6、在中等或严重危害的情况下使用二级采样方案

    7、在拍击板工作时可以随时打开均质器门。

    8、将装有样品和稀释液的均质袋放入均质箱内时应注意:均质袋下沿边基本平行于锤击板下平面。

    项目六 样品采集与制备技术

    1、样品的制备方法有:( )。
        a、振摇
        b、搅拌
        c、粉碎
        d、以上都对

    2、在gb 478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中规定,采样方案分为( )级采样方案和( )级采样方案。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d、以上都不对

    3、用具表面样品的采集时,需要将( )放在被检平面物体表面。
        a、灭菌试管
        b、灭菌规格板
        c、灭菌平皿
        d、灭菌锥形瓶

    4、采用均质法可使细菌在液体中分布均匀,效果更好。

    5、硬块、骨状、冰状物质不宜使用拍击式均质器。

    6、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一件用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

    7、在拍击板工作时可以随时打开均质器门。

    8、空气样品的采集为自然沉降法。

    9、旋涡振荡器是利用偏心旋转使试管等容器中的液体产生涡流,从而达到使溶液充分混合之目的。

    10、使用漩涡振荡器前将速度旋钮指示调到最小处,开机后再逐步增加转速。

    项目七 微生物检测综合技术

    7.1菌落总数测定随堂测验

    1、食品菌落总数测定中,培养温度通常为 ( )
        a、36±1℃
        b、46±1℃ 
        c、27±1℃ 
        d、20±1℃

    2、在测定菌落总数时,首先将食品样品作成( )倍递增稀释液。
        a、1:5 
        b、1:10
        c、1:15 
        d、1:20

    3、菌落总数的计算公式: n= ∑c/(n1 0.1 n2)d 其中n1是指( )
        a、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
        b、指常数2
        c、适宜范围菌落数的第一稀释度(低)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

    4、按照gb/t 4789.2进行测定固体样品时,若两个接种最低稀释度样品的培养皿中均无菌落出现,则应报告( )cfu/g。
        a、0
        b、<1
        c、<10
        d、<1×稀释倍数

    5、在菌落总数检验过程中,通常选取平均菌落在10~150的平皿进行计数。

    6、紫外线灯还可激发空气中的氧分子缔合成臭氧分子,由于臭氧有碍健康,为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建议关闭紫外灯30分钟后方可进行操作。

    7、菌落总数测定最新国标中使用的培养基是营养琼脂。

    8、在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中,在样品的稀释过程中不要重复使用同一支移液管,以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9、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对前期准备要求很严格的工作。

    10、国标法检测菌落总数的报告中,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7.2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随堂测验

    1、霉菌和酵母计数的稀释液可以为:( )
        a、蒸馏水
        b、生理盐水
        c、磷酸盐缓冲液
        d、以上都对

    2、在国标中规定,霉菌和酵母计数使用的培养基是:( )
        a、平板计数琼脂
        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c、孟加拉红琼脂
        d、b和c

    3、酵母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
        a、<4.0
        b、4.0~6.0
        c、6.5~8.0
        d、8.0

    4、霉菌和酵母计数时,选取菌落数在( )cfu 的平板进行计数。
        a、30-300
        b、10-100
        c、15-150
        d、10-150

    5、霉菌和酵母进行计数的标准第一法适用于各种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计数。

    6、用混合法对食品样品中霉菌酵母计数时,每个平皿中的菌液加入量是0.1ml。

    7、处理液体样品时,用无菌吸管吸取15 ml 样品置于无菌锥形瓶。

    8、待孟加拉红琼脂凝固后,倒置平板,置28 ℃ ±1 ℃培养箱中培养。

    7.3 大肠菌群计数随堂测验

    1、糖发酵实验中加入杜氏发酵管的作用为( )
        a、指示酸碱度的变化 
        b、指示气体的产生
        c、指示微生物数量
        d、指示糖的减少

    2、大肠菌群mpn计数初发酵试验所用培养基是( )
        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
        b、缓冲蛋白胨水或碱性蛋白胨水
        c、改良ec 肉汤
        d、乳糖发酵管

    3、mpn是指( )
        a、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b、1g 样品中样品中大肠菌群确切数
        c、1g(1ml)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d、100g样品中大肠菌群近似数

    4、大肠菌群初发酵实验的培养条件是( )
        a、36℃,24h
        b、28℃,24h
        c、37℃,48h
        d、28℃,48h

    5、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三个稀释度接种lst发酵管,每个稀释度接种( )管。
        a、1
        b、2
        c、3
        d、4

    7.4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随堂测验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baird-parker和血平板分离
        b、鉴定试验包括革兰氏染色试验
        c、鉴定试验包括血浆凝固酶试验
        d、鉴定试验包括动力试验

    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金黄色葡萄球菌镜检的结果为革兰色阳性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镜检的结果为革兰色阴性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产生溶血环
        d、a、c二者

    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形成菌落较大,圆形、光滑凸起、湿润、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

    4、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过程中用到的7.5 %氯化钠肉汤是稀释液。

    5、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中用到的兔血浆用于血浆凝固酶试验。

    7.5 乳酸菌检验随堂测验

    1、下列哪些不属于乳酸菌的属:( )。
        a、乳杆菌属
        b、芽孢菌属
        c、链球菌属
        d、明串珠菌属

    2、莫匹罗星锂盐和半胱氨酸盐酸盐改良mrs培养基用于( )计数。
        a、双歧杆菌
        b、嗜热链球菌
        c、乳杆菌
        d、乳酸菌

    3、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规定,活菌型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数不得低于( )cfu/ml
        a、1×10^10
        b、1×10^6
        c、10×10^6
        d、0.1×10^6

    4、如果待检样品中含有三种乳酸菌,则每个稀释度需要接种( )个平皿。
        a、2
        b、4
        c、6
        d、10

    5、除了酸奶,我们熟悉的泡菜、奶酪、食醋中也都含有乳酸菌。

    6、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计数时需要厌氧培养。

    7、乳酸菌检验的样品稀释液是无菌蒸馏水。

    8、莫匹罗星锂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能抑制杂菌生长。

    9、双歧杆菌属细胞呈不规则杆状。

    7.6 微生物快速检测随堂测验

    1、下列不是3m测试片核心技术的有( )
        a、膜技术
        b、粘合剂技术
        c、培养基涂布技术
        d、接种技术

    2、3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菌落颜色为( )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d、绿色

    3、3m菌落总数测试片由上层纸片和下层膜片构成。

    4、当测试片上无菌落生长时,应报告为小于1乘以相应最低稀释倍数。

    5、将样品匀液滴加在试纸上后,使上层膜滚动放下。

    项目七 微生物检测综合技术

    1、食品菌落总数测定中,培养温度通常为 ( )
        a、36±1℃
        b、46±1℃ 
        c、27±1℃ 
        d、20±1℃

    2、在测定菌落总数时,首先将食品样品作成( )倍递增稀释液。
        a、1:5 
        b、1:10
        c、1:15 
        d、1:20

    3、按照gb/t 4789.2进行测定固体样品时,若两个接种最低稀释度样品的培养皿中均无菌落出现,则应报告( )cfu/g。
        a、0
        b、<1
        c、<10
        d、<1×稀释倍数

    4、下列不是3m测试片核心技术的有( )
        a、膜技术
        b、粘合剂技术
        c、培养基涂布技术
        d、接种技术

    5、糖发酵实验中加入杜氏发酵管的作用为( )
        a、指示酸碱度的变化 
        b、指示气体的产生
        c、指示微生物数量
        d、指示糖的减少

    6、在菌落总数检验过程中,通常选取平均菌落在10~150的平皿进行计数。

    7、在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中,在样品的稀释过程中不要重复使用同一支移液管,以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8、国标法检测菌落总数的报告中,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9、紫外线灯还可激发空气中的氧分子缔合成臭氧分子,由于臭氧有碍健康,为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建议关闭紫外灯30分钟后方可进行操作。

    10、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形成菌落较大,圆形、光滑凸起、湿润、金黄色(有时为白色),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圈。

    << 上一篇下一篇 >>

    相关文章

    • 2023-01-04 06:05
    • 2023-01-04 05:59
    • 2023-01-04 04:47
    • 2023-01-04 04:00
    • 2023-01-04 03:48

    备案号: 买球平台网址的版权所有 买球平台网址 copyright © 2012-2023 青果答案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