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买球的app软件下载
初级财务会计第2版参考答案
2021智慧树(知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上)最新见面课答案
中国大学慕课mooc中国当代小说选读期末考试答案
当前位置:
正规买球app首页
» » 正文
7836
人参与 2023-01-04 06:15:15
点这评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单元测验
1、地史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
a、地球的运动方式
b、岩石和化石
c、地球的物质成分
d、地球的空间结构
2、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可以简约为:
a、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b、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c、生物史、沉积史和构造史
d、岩石圈的起源和演化
3、生物史研究主要涉及的地球圈层是:
a、生物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水圈
4、沉积史研究主要涉及的地球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与大气圈
c、岩石圈
d、大气圈
5、构造史研究主要涉及的地球圈层是:
a、水圈与生物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地幔与地核
6、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区分为启蒙、近代和现代地史学发展阶段,启蒙地史学发展阶段的代表思想和概念包括:
a、沧海桑田、地层学三定律和将今论古思想的提出
b、灾变论和地槽与地台概念的建立
c、事件地层学与新灾变论的提出
d、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概念的提出
7、现代地史学发展阶段的主要思想有:
a、大陆漂移概念的提出
b、板块构造理论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诞生
c、将今论古思想的建立
d、地槽与地台概念的建立
8、对中国地史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有:
a、李四光和达尔文
b、爱因斯坦和黄汲清
c、葛利普和王鸿祯
d、钱学森
9、中国的第一本《地史学》教科书是谁主编的:
a、李四光
b、王鸿祯
c、黄汲清
d、刘本培
10、在这些定律中,哪个定律对地史学而言最为古老和最为基础:
a、化石层序律
b、将今论古
c、灾变论
d、地层学三定律
11、与地史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a、环境地质学与资源地质学
b、古生物学与岩石学
c、地球化学
d、地球物理学
12、哪种表达更能体现地史学与古生物学的不同之处:
a、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的结构构造,更关注化石的生态
b、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也关注化石以外的更多内容和现象
c、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的结构构造,也关注化石的保存状态
d、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也关注化石的围岩
13、地史学与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a、相似
b、相同
c、大同小异
d、不同
14、地质学与地史学的关系是:
a、并列关系
b、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d、互补关系
15、相对于古生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而言,哪种表达更能体现地史学的学科特色:
a、定量与定性
b、综合与历史
c、精细与具体
d、宏观与微观
16、地史学的学科特征是:
a、综合性、抽象性和历史性
b、广博与精深
c、跨学科性
d、直观和具体
17、学好地史学的关键对策是:
a、听、说、读、写
b、比、学、赶、帮
c、传、帮、带
d、勤、思、悟
18、地史学学习对策中“悟”的本质含义是:
a、勤学苦练
b、不耻下问
c、创造性思维
d、学而时习之
19、在地史学的学习中把握好哪种关系更重要:
a、定性与定量
b、渐变与突变
c、格局与细节
d、量变与质变
20、学习知识有深浅之别,哪个层次是学习知识的最高层次:
a、理解
b、运用
c、了解
d、创新
21、地史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22、地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46亿年以来地球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23、地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科学目标与古生物学基本相同。
24、地史学在研究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查明史实及其时序;揭示过程及其机理;预测未来发展趋向。
25、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相比,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更为抽象和综合。
26、在地史学的发展进程中,沧海桑田、地层学三定律、将今论古、灾变论、地槽与地台、事件地层学、新灾变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等概念的提出和建立,对推进地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7、地史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起止时间是相对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及其起讫时间。
28、赫顿和莱伊尔建立的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地质学走向理性的重要里程碑。
29、“沧海桑田”的思想最早由西方学者达芬奇提出。
30、由于居维叶建立了化石层序律,因此,居维叶被誉为地层学之父。
31、地史学属于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32、地史学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关系最密切。
33、地史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它需要运用古生物学、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古地理学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它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34、与地质学的其它分支学科相比,地史学的综合性、抽象性和历史性更为突出。
35、地史学和历史学都具有史学的一些特征,因此,二者都可归类于社会科学范畴。
36、虽然学无定法,但记忆、理解和创造性思维是学好地史学的三部曲。
37、虽然地史学资料丰富,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很多,但并非无规律可循。
38、化石是地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与古生物学相比,地史学不仅关注化石的结构构造,更关注化石的保存状态、化石与围岩的关系、化石类群的时空分布与演替规律。
39、教科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所讲的未必都是真理;教科书中未写的和老师未讲的未必都是不重要的;你将教科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所讲的都背下来了并不能说明你就学好了;求学基于求同,贵在求异、求真;你将要考试的内容忘了剩下的才是对你有用的。
40、学好地史学完全靠记忆,理解和创造性思维并不重要。
第二章 地层学:解读地质时间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讲 什么是地层学随堂测验
1、地层的最大特征是:
a、成层性
b、含有化石
c、上新下老
d、侧向连续
2、构成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正变质岩
d、副变质岩
3、地层学的核心科学目标就是:
a、恢复地层的形成环境
b、查明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c、构建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d、查明其时空分布
4、与地层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a、地球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
b、岩石学与古生物学
c、地球化学与地球生物学
d、大地构造学与板块构造学
5、地层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原始、狭义和现代地层学阶段,现代地层学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地层学三定律的建立
b、事件地层学概念的提出
c、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概念的提出
d、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6、构成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陨石
7、地层学能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
a、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空间结构
b、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
c、地层形成的环境条件
d、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8、地层学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性地层学思想和概念的提出时间
b、重要地层学家和地质学家出生的时间
c、高层次地层学论文发表数量的峰值时间
d、里程碑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提出的时间
9、哪些学科不是地层学的分支学科:
a、古生物学
b、普通地质学
c、生物地层学
d、化学地层学
第二讲 地层学基本定律(一)随堂测验
1、地层学三定律包括:
a、化石层序律
b、地层叠覆律
c、瓦尔特相律
d、交切关系定律
2、这些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一定相同
b、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地层的形成环境一定相同
c、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地质时代相同
d、指相化石也能精准地指示地层的时代
3、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倾斜摆放
c、侧向不连续
d、赋含化石
4、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槽状交错层理
d、反递变层理
5、地层学基本定律:
a、是严密逻辑推理的结果
b、是合理的假说和猜想
c、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d、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6、化石层序律的理论基础包括:
a、生物是非同源的,且具有快速和广泛的迁移能力
b、生物演化具有重现性
c、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和不可逆性
d、生物或生物组合具有可识别的特征
7、在野外露头上,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槽状交错层理;
b、冲刷构造
c、干裂“v”字形的尖端指向
d、水平层理
8、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赋含化石
c、水平摆放
d、侧向连续
9、地层学三定律不包括:
a、化石层序定律
b、地层叠覆定律
c、地层原始水平定律
d、交切关系定律
第三讲 地层学基本定律(二)随堂测验
1、如果甲交切乙,乙也交切甲,丙交切了甲和乙,根据交切关系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甲早
c、丙比甲早
d、甲乙同步
2、如果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包含丁,根据包含物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丙早
c、丁比甲乙丙都早
d、甲乙丙丁之间的早晚关系无法判断
3、岩石地层单位穿时定律的适用条件是:
a、地层的形成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
b、地层的形成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c、地层的形成以生物筑积作用为主
d、地层的形成以火山作用为主
4、由海进或海退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其岩石地层单位组的界线大都是穿时的,其穿时性最大的方向是:
a、平行海岸线方向
b、垂直海岸线方向
c、斜交海岸线方向
d、无法判断
5、具有穿时性的地层单位界线包括:
a、阶的界线
b、系的界线
c、统的界线
d、延限带的界线
6、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的使用前提条件相同。
7、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揭示的客观规律是,空间关系能反映时间关系。
8、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甲最老。
9、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被乙交切,乙被丙交切,甲最老。
10、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大小与其形成作用相关,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大,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小。
第四讲 地层接触关系类型随堂测验
1、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包括:
a、上新下老
b、侧向连续
c、水平排放
d、整合
2、角度不整合的识别标志是:
a、上下地层的岩性不同
b、上下地层的沉积相不同
c、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二者之间存在古风化壳和长时间的地层缺失
d、上下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3、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识别标志的主要差别是:
a、平行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少,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薄
b、角度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多,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厚
c、平行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d、平行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沉积岩,角度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变质岩
4、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侵入接触关系
b、沉积接触关系
c、并列关系
d、互穿插关系
5、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形成的时间关系是:
a、地质体甲形成较早
b、地质体甲形成较晚
c、二者大体同步
d、无法判断
6、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可区分为整合与不整合两大类。
7、地层学中的不整合与沉积学中的沉积间断其时空含义基本一致。
8、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既可以在陆上形成也可以在水下形成。
9、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是识别不整合的关键标志,没有古风化壳的存在,就不能定义和识别不整合。
10、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在空间上是可以变化的,甲地的角度不整合在乙地可演变为平行不整合,甚至整合。
第五讲 海进与海退随堂测验
1、海进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2、海退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3、阶跃海进形成的沉积记录特征通常是:
a、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
b、地层连续,相序也连续
c、地层不连续,相序也不连续
d、下细上粗
4、海进和海退的驱动机制是: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地球上水的总量变化
d、气候变化或板块开合或二者的叠加
5、寒武纪时,甲、乙两地海盆相距20 km,位于相同的纬度带,甲地发生了海进,乙地发生了海退,据此可以作出四种推论:
a、甲地气候在变暖
b、乙地气候在变冷
c、甲地发生了构造沉降
d、乙地发生了火山活动
6、海进通常形成退积序列。
7、海退通常形成加积序列。
8、沉积盆地容积变化导致的海水进退通常难以进行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
9、阶跃海进过程主要表现为突变,所以能形成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的沉积地层记录。
10、冰川型海进或海退的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性通常优于构造型。
第六讲 地层的形成方式随堂测验
1、垂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滨海
b、滨湖
c、河控三角洲
d、深海
2、侧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深海
b、深湖
c、河控三角洲
d、洪泛平原
3、生物筑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浅海
b、浅湖
c、介壳滩
d、生物礁
4、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交错层理
d、鲍马序列
5、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二元结构
d、鲍马序列
6、垂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地球的重力场。
7、侧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搬运营力,其方向通常垂直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
8、生物筑积的动力来源是生物的生长力,其方向可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垂直或平行或斜交。
9、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通常较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具有较大的穿时性。
10、陆相环境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海相环境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第七讲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随堂测验
1、地层划分的实质是:
a、找同
b、找相标志
c、找异
d、找界面
2、地层对比的实质是:
a、求同
b、求稳
c、求异
d、求新
3、地层有多少种特征和属性就可以有多少种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你认为这种表述对吗?
a、对
b、错
c、难说
d、50%对
4、岩石、年代、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
a、大同小异
b、各不相同
c、都离不开化石
d、都离不开地质事件
5、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岩石学、古生物学、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方法等
b、标准化石法与化石组合法
c、磁性、电性、放射性特征法
d、岩性、岩性组合、岩相、沉积环境特征法
6、最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遗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b、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c、分子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d、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7、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地层厚度
b、时长
c、岩性和岩相
d、变质程度
8、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化石的保存状态
b、化石组合
c、化石的指相意义
d、化石类别及其延限
9、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标准化石
b、具有跨地区、跨板块等时意义的旋回层和地质事件层
c、大型角度不整合
d、关键的相变面
10、生物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法有:
a、化石与岩性法
b、时间与事件法
c、标准化石法
d、化石组合法
第八讲 岩石地层单位随堂测验
1、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主要包括:
a、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地质年代
b、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
c、地层单位界线的清楚程度
d、岩性与岩性组合
2、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厚度要求是:
a、不能小于1 m
b、不能大于1000 m
c、能在1/5~1/25万的地质图上表达
d、应该在1~1000 m的范围内
3、在这四种界面中,岩石地层单位组的顶、底界线何种为宜:
a、不整合面或岩性突变面
b、等时面
c、穿时面
d、相变面
4、岩石地层单位群和组的命名大都依据:
a、特征岩性
b、特殊标志层
c、以层型剖面所在地的地名或山川名
d、以首次建立该地层单位的人名
5、在列举的4种岩石地层单位中,哪种常用:
a、亚群
b、超组
c、亚段
d、超层
6、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依据主要有:
a、变质程度
b、岩性
c、岩相
d、时长
7、岩石地层单位组可进一步划分为:
a、若干个亚组
b、若干个段
c、若干个亚群
d、数十个段
8、岩石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群、亚群、组、亚组、段、超群
b、群、组、段、层
c、超群、群、亚群、组、段、层
d、段、群、组、层
9、在这些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中,哪些是明显错误或不规范的:
a、灰岩群
b、砂岩段
c、武汉层
d、铁矿层亚段
第九讲 年代地层单位随堂测验
1、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是:
a、时间
b、化石
c、地质事件
d、标志层
2、年代地层单位包括:
a、宙
b、代
c、统
d、期
3、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是:
a、统
b、阶
c、延限带
d、系
4、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时间标志包括:
a、标准化石
b、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征
c、相变
d、偏心率、斜度和岁差周期
5、年代地层单位阶的时长大都为:
a、1~10 ma
b、20~50 ma
c、<< 1 ma(“<<”表示远小于)
d、>>50 ma(“>>”表示远大于)
6、年代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宇、界、系、统、阶
b、宇、界、系、统、亚阶、阶
c、界、系、亚系、统、阶、亚阶
d、宇、统、界、系、阶
7、具有大范围等时意义的地质标志有:
a、指相化石
b、火山灰层
c、标准化石
d、米兰科维奇旋回层
8、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主要依据不同级别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高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依据高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但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阶的建立,通常依据:
a、纲、目、超科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b、属、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c、种或亚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d、门和超纲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9、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阶或亚阶建立依据的生物地层单位包括:
a、延限带
b、谱系带
c、组合带
d、富集带
第十讲 生物地层单位随堂测验
1、生物地层单位统称:
a、生物带
b、延限带
c、组合带
d、谱系带
2、组合带、延限带、谱系带、富集带它们是什么关系:
a、包含
b、并列
c、依存
d、替代
3、生物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是:
a、用知名古生物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b、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名来命名
c、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在地地名来命名
d、通常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生物分类单位名(如:种名或属名等)来命名
4、哪个地质年代最适合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
a、冥古宙
b、元古宙
c、显生宙
d、前寒武纪
5、在同一地层剖面上,依据不同生物类群建立的生物带,其顶底界线:
a、基本都一致
b、不可能一致
c、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d、必须一致
6、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的级别比延限带高。
7、在生物地层单位中,谱系带顶底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8、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工作只能在富含化石的地层序列中进行。
9、生物地层单位对化石分类有很强的依赖性,当化石分类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生物地层单位的时空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10、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地层中化石有别的地层体。
第十一讲 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随堂测验
1、在这些地层单位中,等时性最好的地层单位界线是:
a、组
b、延限带
c、阶
d、段
2、在生物地层单位中,哪类单位的穿时性最小:
a、组合带
b、谱系带
c、延限带
d、富集带
3、在年代地层单位中,哪种单位的级别最高:
a、时带
b、统
c、系
d、宇
4、在这些关于地层单位关系的表达中,哪种是正确的:
a、一个群可以包含若干个组和段
b、一个组合带可以包含若干个延限带
c、一个统可以包含若干个系
d、泥盆系可以包含下、中三叠统
5、从理论上说,这些表达哪个是错误的:
a、系、统的底界都是等时的
b、组、段的底界都是穿时的
c、阶的底界一定是等时的
d、富集带的底界也都是等时的
6、理论上,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7、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如同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
8、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的本质是,其顶、底界面与时间界面的关系,即界面是等时的还是穿时的。
9、在所有的地层单位中,组的穿时性最大,阶的穿时性最小,延限带的穿时性介于二者之间。
10、不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地层单位,基础和常用的地层单位有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
第十二讲 层型与地质年代表随堂测验
1、哪种表达最接近gssp的含义:
a、层型
b、界线层型
c、单位层型
d、复合层型
2、古生代的gssp主要依据什么来定义:
a、某类化石的首现
b、某类化石的消失
c、重要的不整合面
d、相变面
3、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无需表达的内容是:
a、gssp
b、gssa
c、数字年龄(ma)
d、标准化石
4、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没有包含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a、时
b、宙
c、期
d、代
5、早古生代哪两个纪是四分的:
a、志留纪和泥盆纪
b、奥陶纪和志留纪
c、寒武纪和奥陶纪
d、寒武纪和志留纪
6、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前寒武纪包括宙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
a、冥古宙
b、显生宙
c、太古宙和元古宙
d、宇宙
7、地质年代单位包括:
a、宙
b、界
c、期
d、世
8、地质年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中抽象出来的地质时间单位,它们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
a、宙-宇
b、纪-系
c、亚纪-亚统
d、期-阶
9、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包含的基本要素符号有:
a、金钉子(gssp)
b、时钟(gssa)
c、数字地质年龄单位(myr)
d、标准化石符号(f)
第二章 地层学:解读地质时间的原理与方法 单元测验
1、地层的最大特征是:
a、成层性
b、含有化石
c、上新下老
d、侧向连续
2、构成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正变质岩
d、副变质岩
3、地层学的核心科学目标就是:
a、恢复地层的形成环境
b、查明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
c、构建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d、查明其时空分布
4、与地层学关系最密切的学科是:
a、地球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
b、岩石学与古生物学
c、地球化学与地球生物学
d、大地构造学与板块构造学
5、地层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原始、狭义和现代地层学阶段,现代地层学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a、地层学三定律的建立
b、事件地层学概念的提出
c、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概念的提出
d、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6、地层学三定律包括:
a、化石层序律
b、地层叠覆律
c、瓦尔特相律
d、交切关系定律
7、这些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一定相同
b、地质时代相同所含化石地层的形成环境一定相同
c、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地质时代相同
d、指相化石也能精准地指示地层的时代
8、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倾斜摆放
c、侧向不连续
d、赋含化石
9、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槽状交错层理
d、反递变层理
10、地层学基本定律:
a、是严密逻辑推理的结果
b、是合理的假说和猜想
c、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d、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11、如果甲交切乙,乙也交切甲,丙交切了甲和乙,根据交切关系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甲早
c、丙比甲早
d、甲乙同步
12、如果甲包含乙,乙包含丙,丙包含丁,根据包含物定律可以判断:
a、甲比乙早
b、乙比丙早
c、丁比甲乙丙都早
d、甲乙丙丁之间的早晚关系无法判断
13、岩石地层单位穿时定律的适用条件是:
a、地层的形成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
b、地层的形成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c、地层的形成以生物筑积作用为主
d、地层的形成以火山作用为主
14、由海进或海退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其岩石地层单位组的界线大都是穿时的,其穿时性最大的方向是:
a、平行海岸线方向
b、垂直海岸线方向
c、斜交海岸线方向
d、无法判断
15、具有穿时性的地层单位界线包括:
a、阶的界线
b、系的界线
c、统的界线
d、延限带的界线
16、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包括:
a、上新下老
b、侧向连续
c、水平排放
d、整合
17、角度不整合的识别标志是:
a、上下地层的岩性不同
b、上下地层的沉积相不同
c、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二者之间存在古风化壳和长时间的地层缺失
d、上下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18、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识别标志的主要差别是:
a、平行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少,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薄
b、角度不整合面上缺失的地层相对较多,古风化壳的厚度相对较厚
c、平行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一致,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d、平行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沉积岩,角度不整合面之下通常是变质岩
19、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a、侵入接触关系
b、沉积接触关系
c、并列关系
d、互穿插关系
20、地质体甲和乙,二者在空间上紧密共生,地质体甲的边缘赋含地质体乙的捕虏体,二者形成的时间关系是:
a、地质体甲形成较早
b、地质体甲形成较晚
c、二者大体同步
d、无法判断
21、海进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22、海退的识别标志是:
a、形成进积序列
b、形成退积序列
c、形成加积序列
d、形成复合序列
23、阶跃海进形成的沉积记录特征通常是:
a、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
b、地层连续,相序也连续
c、地层不连续,相序也不连续
d、下细上粗
24、海进和海退的驱动机制是:
a、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
c、地球上水的总量变化
d、气候变化或板块开合或二者的叠加
25、寒武纪时,甲、乙两地海盆相距20 km,位于相同的纬度带,甲地发生了海进,乙地发生了海退,据此可以作出四种推论:
a、甲地气候在变暖
b、乙地气候在变冷
c、甲地发生了构造沉降
d、乙地发生了火山活动
26、垂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滨海
b、滨湖
c、河控三角洲
d、深海
27、侧向加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深海
b、深湖
c、河控三角洲
d、洪泛平原
28、生物筑积的盛行环境主要是:
a、浅海
b、浅湖
c、介壳滩
d、生物礁
29、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交错层理
d、鲍马序列
30、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相标志类型包括:
a、平行层理
b、水平层理
c、二元结构
d、鲍马序列
31、地层划分的实质是:
a、找同
b、找相标志
c、找异
d、找界面
32、地层对比的实质是:
a、求同
b、求稳
c、求异
d、求新
33、地层有多少种特征和属性就可以有多少种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你认为这种表述对吗?
a、对
b、错
c、难说
d、50%对
34、岩石、年代、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依据:
a、大同小异
b、各不相同
c、都离不开化石
d、都离不开地质事件
35、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岩石学、古生物学、地质年代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方法等
b、标准化石法与化石组合法
c、磁性、电性、放射性特征法
d、岩性、岩性组合、岩相、沉积环境特征法
36、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主要包括:
a、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地质年代
b、岩层中的化石及其指示的沉积环境
c、地层单位界线的清楚程度
d、岩性与岩性组合
37、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厚度要求是:
a、不能小于1 m
b、不能大于1000 m
c、能在1/5~1/25万的地质图上表达
d、应该在1~1000 m的范围内
38、在这四种界面中,岩石地层单位组的顶、底界线何种为宜:
a、不整合面或岩性突变面
b、等时面
c、穿时面
d、相变面
39、岩石地层单位群和组的命名大都依据:
a、特征岩性
b、特殊标志层
c、以层型剖面所在地的地名或山川名
d、以首次建立该地层单位的人名
40、在列举的4种岩石地层单位中,哪种常用:
a、亚群
b、超组
c、亚段
d、超层
41、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是:
a、时间
b、化石
c、地质事件
d、标志层
42、年代地层单位包括:
a、宙
b、代
c、统
d、期
43、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是:
a、统
b、阶
c、延限带
d、系
44、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建立的时间标志包括:
a、标准化石
b、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征
c、相变
d、偏心率、斜度和岁差周期
45、年代地层单位阶的时长大都为:
a、1~10 ma
b、20~50 ma
c、<< 1 ma(<< 表示远小于)
d、>>50 m( >> 表示远大于)
46、生物地层单位统称:
a、生物带
b、延限带
c、组合带
d、谱系带
47、组合带、延限带、谱系带、富集带它们是什么关系:
a、包含
b、并列
c、依存
d、替代
48、生物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是:
a、用知名古生物学家的名字来命名
b、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名来命名
c、用建立该生物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在地地名来命名
d、通常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生物分类单位名(如:种名或属名等)来命名
49、哪个地质年代最适合生物地层单位的建立:
a、冥古宙
b、元古宙
c、显生宙
d、前寒武纪
50、在同一地层剖面上,依据不同生物类群建立的生物带,其顶底界线:
a、基本都一致
b、不可能一致
c、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d、必须一致
51、在这些地层单位中,等时性最好的地层单位界线是:
a、组
b、延限带
c、阶
d、段
52、在生物地层单位中,哪类单位的穿时性最小:
a、组合带
b、谱系带
c、延限带
d、富集带
53、在年代地层单位中,哪种单位的级别最高:
a、时带
b、统
c、系
d、宇
54、在这些关于地层单位关系的表达中,哪种是正确的:
a、一个群可以包含若干个组和段
b、一个组合带可以包含若干个延限带
c、一个统可以包含若干个系
d、泥盆系可以包含下、中三叠统
55、从理论上说,这些表达哪个是错误的:
a、系、统的底界都是等时的
b、组、段的底界都是穿时的
c、阶的底界一定是等时的
d、富集带的底界也都是等时的
56、哪种表达最接近gssp的含义:
a、层型
b、界线层型
c、单位层型
d、复合层型
57、古生代的gssp主要依据什么来定义:
a、某类化石的首现
b、某类化石的消失
c、重要的不整合面
d、相变面
58、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无需表达的内容是:
a、gssp
b、gssa
c、数字年龄(ma)
d、标准化石
59、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没有包含的地质年代单位是:
a、时
b、宙
c、期
d、代
60、早古生代哪两个纪是四分的:
a、志留纪和泥盆纪
b、奥陶纪和志留纪
c、寒武纪和奥陶纪
d、寒武纪和志留纪
61、构成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陨石
62、地层学能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
a、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空间结构
b、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
c、地层形成的环境条件
d、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63、地层学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性地层学思想和概念的提出时间
b、重要地层学家和地质学家出生的时间
c、高层次地层学论文发表数量的峰值时间
d、里程碑性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提出的时间
64、哪些学科不是地层学的分支学科:
a、古生物学
b、普通地质学
c、生物地层学
d、化学地层学
65、化石层序律的理论基础包括:
a、生物是非同源的,且具有快速和广泛的迁移能力
b、生物演化具有重现性
c、生物演化具有前进性和不可逆性
d、生物或生物组合具有可识别的特征
66、在野外露头上,判断地层倒转与否的识别标志包括:
a、槽状交错层理
b、冲刷构造
c、干裂“v”字形的尖端指向
d、水平层理
67、原始沉积的地层大都是:
a、上新下老
b、赋含化石
c、水平摆放
d、侧向连续
68、地层学三定律不包括:
a、化石层序定律
b、地层叠覆定律
c、地层原始水平定律
d、交切关系定律
69、最常用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
a、遗迹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b、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c、分子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d、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70、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地层厚度
b、时长
c、岩性和岩相
d、变质程度
71、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化石的保存状态
b、化石组合
c、化石的指相意义
d、化石类别及其延限
72、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据:
a、标准化石
b、具有跨地区、跨板块等时意义的旋回层和地质事件层
c、大型角度不整合
d、关键的相变面
73、生物地层的划分对比方法有:
a、化石与岩性法
b、时间与事件法
c、标准化石法
d、化石组合法
74、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依据主要有:
a、变质程度
b、岩性
c、岩相
d、时长
75、岩石地层单位组可进一步划分为:
a、若干个亚组
b、若干个段
c、若干个亚群
d、数十个段
76、岩石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群、亚群、组、亚组、段、超群
b、群、组、段、层
c、超群、群、亚群、组、段、层
d、段、群、组、层
77、在这些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中,哪些是明显错误或不规范的:
a、灰岩群
b、砂岩段
c、武汉层
d、铁矿层亚段
78、年代地层单位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宇、界、系、统、阶
b、宇、界、系、统、亚阶、阶
c、界、系、亚系、统、阶、亚阶
d、宇、统、界、系、阶
79、具有大范围等时意义的地质标志有:
a、指相化石
b、火山灰层
c、标准化石
d、米兰科维奇旋回层
80、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主要依据不同级别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高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的建立依据高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的特征,但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阶的建立,通常依据:
a、纲、目、超科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b、属、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c、种或亚种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d、门和超纲级别的生物分类单位
81、不能用于年代地层单位阶或亚阶建立依据的生物地层单位包括:
a、延限带
b、谱系带
c、组合带
d、富集带
82、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前寒武纪包括宙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有:
a、冥古宙
b、显生宙
c、太古宙和元古宙
d、宇宙
83、地质年代单位包括:
a、宙
b、界
c、期
d、世
84、地质年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中抽象出来的地质时间单位,它们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
a、宙-宇
b、纪-系
c、亚纪-亚统
d、期-阶
85、在规范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包含的基本要素符号有:
a、金钉子(gssp)
b、时钟(gssa)
c、数字地质年龄单位(myr)
d、标准化石符号(f)
86、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的级别比延限带高。
87、在生物地层单位中,谱系带顶底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88、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工作只能在富含化石的地层序列中进行。
89、生物地层单位对化石分类有很强的依赖性,当化石分类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生物地层单位的时空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90、生物地层单位是以含有相同化石内容和分布为特征,并与相邻地层中化石有别的地层体。
91、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的使用前提条件相同。
92、交切关系定律和包含物定律揭示的客观规律是,空间关系能反映时间关系。
93、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甲最老。
94、有三种地质体甲乙丙,甲被乙交切,乙被丙交切,甲最老。
95、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大小与其形成作用相关,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大,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性较小。
96、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可区分为整合与不整合两大类。
97、地层学中的不整合与沉积学中的沉积间断其时空含义基本一致。
98、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既可以在陆上形成也可以在水下形成。
99、不整合面上的古风化壳是识别不整合的关键标志,没有古风化壳的存在,就不能定义和识别不整合。
100、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在空间上是可以变化的,甲地的角度不整合在乙地可演变为平行不整合,甚至整合。
101、海进通常形成退积序列。
102、海退通常形成加积序列。
103、沉积盆地容积变化导致的海水进退通常难以进行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
104、阶跃海进过程主要表现为突变,所以能形成地层连续,相序不连续的沉积地层记录。
105、冰川型海进或海退的跨盆地和跨板块的等时对比性通常优于构造型。
106、垂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地球的重力场。
107、侧向加积的动力来源是搬运营力,其方向通常垂直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
108、生物筑积的动力来源是生物的生长力,其方向可于地球的重力场方向垂直或平行或斜交。
109、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通常较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岩性界面具有较大的穿时性。
110、陆相环境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海相环境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
111、理论上,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等时性最高。
112、阶是年代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如同组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工作单位。
113、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的本质是,其顶、底界面与时间界面的关系,即界面是等时的还是穿时的。
114、在所有的地层单位中,组的穿时性最大,阶的穿时性最小,延限带的穿时性介于二者之间。
115、不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地层单位,基础和常用的地层单位有岩石、生物和年代地层单位。
第三章 沉积古地理学:重建古环境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 沉积古地理学:重建古环境的原理与方法单元测验
1、现代可见的地质作用和产物,完全可用以说明和研究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物质纪录。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
a、郝屯(hutton)
b、史丹诺(steno)
c、史密斯(smith)
d、史密斯(smith)
2、槽痕被砂充填成为砂岩层底面上的槽模;槽模一般顺水流方向排列;比较尖、凸起比较高的一端指向:
a、水流下游
b、水流上游
c、不能指示水流方向
d、与水流方向垂直
3、层理构造发育在:
a、岩层表面
b、岩层底面
c、垂直于层面的方向
d、平行与岩层面的方向
4、层理构造不包括:
a、交错层理
b、平行层理
c、叠瓦状组构
d、波痕
5、冲洗交错层理形成于:
a、河流
b、海滩
c、潮坪
d、深海平原
6、发育水平层理的岩性为:
a、泥岩
b、砂岩
c、砾岩
d、玄武岩
7、递变层理是指:
a、沉积物粒度的变化
b、沉积物颜色的变化
c、沉积物成分的变化
d、沉积物排列方式的变化
8、准同生变形构造发生于:
a、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之前
b、沉积物固结之前
c、沉积物固结之后
d、沉积物沉积之后
9、不属于准同生变形构造的是:
a、同沉积断裂
b、枕状构造
c、液化脉
d、定向构造
10、下列关于沙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准同生变形构造
d、压溶作用
11、同一岩层内形成最晚的沉积构造为:
a、槽模
b、微褶皱
c、平行层理
d、雨痕
12、准同生变形构造的研究有助于:
a、确定沉积环境
b、揭示区域构造变形
c、理解沉积构造背景
d、判断水动力特征
13、下面哪项不属于遗迹化石的特点:
a、代表生物的行为
b、代表生物对沉积物的改造作用
c、多为异地埋藏
d、能够用于古环境分析
14、下面哪项属于遗迹化石的行为习性类别:
a、表生迹
b、逃逸迹
c、底生迹
d、根迹
15、下面哪项不属于生物摄食的行为习性类别:
a、牧食迹
b、捕食迹
c、孵化迹
d、耕作迹
16、下面哪项不属于遗迹相的概念内涵:
a、是指一组抽象出来的遗迹化石组合
b、是指具体的几种遗迹化石
c、在地质历史时期,遗迹相的具体组成会发生变化
d、在地质历史时期,遗迹相具有环境变迁特征
17、下面哪项不属于遗迹学研究的意义:
a、判断古代生物的行为习性
b、与沉积学分析得出的环境分析相互对照,辅助判断沉积环境
c、勘探油气资源
d、勘探水资源
18、曲流河是一种:
a、弯曲的单河道
b、顺直的单河道
c、弯曲的多河道
d、顺直的多河道
19、辫状河是一种:
a、弯曲的单河道
b、顺直的单河道
c、固定的多河道
d、不稳定的多河道
20、河流沉积常见:
a、浪成交错层理
b、风成交错层理
c、水流交错层理
d、双向交错层理
21、曲流河主要发育于:
a、基底沉降的平原区
b、基地稳定的平原区
c、坡降较大的山口区
d、基底上升的平原区
22、辫状河主要发育于:
a、基底沉降的平原区
b、基地稳定的平原区
c、坡降较大的山口区
d、基底上升的平原区
23、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
a、山区河流出山口坡降大的地带
b、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交汇处
c、河流入湖到深湖处
d、河流入海到大陆架外部
24、河流控制的三角洲形成于:
a、河流进入波浪强、潮汐弱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b、河流进入潮汐强、波浪弱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c、河流进入潮汐、波浪作用均不强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d、河流进入潮汐、沿岸流较强的蓄水盆地(湖泊或海洋)中
25、河控三角洲不包括以下沉积:
a、潮汐砂坝
b、分流河道
c、分流间湾
d、水下天然堤
26、潮控三角洲不包括以下沉积:
a、分流河道
b、潮控三角洲平原
c、潮汐砂坝
d、滨岸海滩
27、浪控三角洲不包括以下沉积:
a、分流河道
b、滨岸砂坝
c、潮汐砂坝
d、前三角洲
28、构成“沉积环境”概念的主要要素包括:
a、特定的空间规模
b、是否发生沉积作用
c、独特的物理要素
d、一个自然地理单元
29、判断“沉积相”主要依据:
a、岩石特征
b、生物特征
c、沉积构造
d、地层产状
30、在地层沉积环境分析中,相变产生的原因包括:
a、水深变化
b、温度变化
c、陆源碎屑输入变化
d、时间演变
31、可以影响地层颜色的主要因素包括:
a、岩石内主要矿物
b、岩石内自生矿物
c、岩石内有机质
d、岩石内生物化石
32、通过对陆源碎屑沉积岩(物)的粒度分析,可以推断:
a、碎屑颗粒的搬运方式
b、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
c、流体介质的运动方向
d、碎屑颗粒的分选
33、动荡浅水沉积环境形成的沉积物包括:
a、竹叶状灰岩
b、生物礁灰岩
c、鲕粒灰岩
d、海绿石砂岩
34、形成于海洋较深水缺氧沉积环境的岩性包括:
a、含腹足类和双壳的钙质泥岩
b、含笔石的黑色页岩
c、薄层放射虫硅质岩
d、白云岩
35、波痕的主要分类依据包括:
a、大小规模
b、波脊形态
c、水动力条件
d、水体波浪形态
36、在依据波痕判断沉积环境条件时,还需要综合考虑:
a、岩石的岩性特征
b、地层厚度
c、地层内部层理构造
d、岩层底面特征
37、水体环境中波痕形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a、水流速度
b、沉积物粒度
c、沉积环境水深
d、沉积物的供给
38、波脊形态的变化主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一般来说,随着水深减小和流速增大,波脊形态:
a、由简单变复杂
b、由低级变为高级
c、由垂直水流方向变为平行水流方向
d、由连续变断续
39、可触发准同生变形构造的是:
a、地震
b、火山活动
c、冰川活动
d、风化剥蚀
40、准同生变形构造包括:
a、火焰构造
b、层内褶皱
c、液化构造
d、冲刷面
41、准同生变形构造可形成在:
a、(半)深海沉积
b、湖泊沉积
c、冰川沉积
d、河流沉积
42、控制准同生变形构造的因素为:
a、岩性特征
b、沉积背景的活动性
c、地层时代
d、古水流
43、曲流河发育以下沉积单元:
a、分流间湾
b、曲流沙坝
c、天然堤
d、洪泛平原
44、辫状河主要发育以下沉积单元:
a、天然堤
b、河道沙坝
c、曲流沙坝
d、牛轭湖
45、曲流河与辫状河的主要区别:
a、曲流河单河道,辫状河多河道
b、曲流河河道弯曲度高,辫状河河道弯曲度低
c、辫状河砂岩沉积为主,曲流河泥岩沉积为主
d、曲流河底部侵蚀面发育,辫状河底部侵蚀面不发育
46、曲流河与辫状河沉积的共同点:
a、均为碎屑岩沉积
b、普遍发育水流交错层理
c、均有河道沉积和洪泛平原沉积
d、均有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47、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所限定的沉积环境,必须与相邻的沉积环境有明确的物理边界。
48、沉积相大体相当于沉积环境,如三角洲沉积相对应三角洲沉积环境。
49、岩相是沉积相的一种,反映沉积环境在岩石学特征方面的表现。
50、地史学中的“相变”指: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在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 上的变化。
51、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相互重叠在一起。
52、沉积岩地层颜色中的原生色往往顺层分布。
53、沉积物搬运距离是沉积物分选的主要影响因素。
54、在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中,水体能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
55、大量磷块岩的出现往往指示海相沉积环境。
56、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清澈、温暖的浅水环境。
57、波痕是由水体质点的波浪运动带动水体底部沉积物颗粒运动产生的。
58、泥裂形成于干旱气候环境带,雨痕形成于潮湿气候带。
59、介质所携带的物体在松软沉积物表面上运动时所刻蚀或者刻画出来的痕迹称为“槽痕”。
60、在水槽实验中,平底发育在水流速度较低的时期。
61、层理类型的识别有助于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判定。
62、交错层理是沙波的移动形成的,可以按形态分类,也可以按成因分类。
63、潮汐层理包括透镜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脉状层理。
64、均质层理和块状层理都是看不到明显层理的构造。
65、形成层理的介质包括风、水流和波浪,其中流水作用可包括河流和潮汐两种作用方式。
66、遗迹化石的三维结构分析是为了查明遗迹化石的形态功能。
67、潜穴壁形态和潜穴填充物构造是遗迹化石形态功能分析的两个重要方面。
68、遗迹化石与生物实体化石的保存方式相似。
69、石针迹遗迹相以水平分布的遗迹化石为主,反映富有机质的浅海环境。
70、类砂蚕迹遗迹相是典型的深海遗迹相。
71、河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微弱,一般三角洲沉积伸向蓄水盆地,形成长形三角洲或鸟足状三角洲。
72、河控三角洲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部分组成,其中三角洲平原下部受潮汐作用影响通常会形成类似潮坪的潮控三角洲平原。
73、河控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湖或入海且潮汐、波浪微弱的河口地区,因此河控三角洲沉积既有河流形成的水流交错层理,又有波浪形成的浪成交错层理。
74、河控、浪控、潮控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区别在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差别,河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前缘具有水下河道沉积;浪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前缘类似于海滩,潮控三角洲的三角洲前缘类似于潮坪。
75、河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都有河流作用,具有类似的沉积特点,区别在于三角洲沉积以砂岩为主,河流沉积多为砂、泥岩互层。
第四章 大地构造学:再造地球构造史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大地构造学:再造地球构造史的原理与方法
1、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主要“地台”一级大地构造单元:
a、华北地台
b、扬子地台
c、羌塘地台
d、塔里木地台
2、槽台学说的大地构造单元不包括下列哪个:
a、地台
b、地槽
c、地盾
d、地体
3、板块边界类型不包括下列哪个:
a、离散型
b、裂隙型
c、汇聚型
d、平错型
4、下列哪个不属于大陆边缘类型:
a、安第斯山型
b、大西洋型
c、印度洋型
d、沟-弧-盆型
5、威尔逊旋回中的“衰退大洋期”,对应的是现代哪一个大洋?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地中海
6、沉积物中石英含量比例越高,说明该沉积区所处的构造环境类型越趋向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活动类型
b、稳定类型
c、无法判断具体的构造环境类型
d、属于板块边界的构造环境
7、下列哪些属于活动类型大陆边缘的沉积特征?
a、沉积物中常夹杂有火山物质
b、地震活动频繁
c、沉积物中杂基含量高,常形成杂砂岩
d、常发育巨厚海相沉积
8、下列哪些可以用来重建古板块边界?
a、蛇绿岩套
b、双变质带
c、克拉通
d、生物古地理分区
9、在地台区,盖层与基底之间存在巨大的不整合面。
10、地盾地区缺少盖层。
11、板块就是陆块。
12、超级地幔柱起源于地核与地幔边界部位。
13、由于热点移动,形成了大洋中的洋岛岛链。
14、板块俯冲主要由地幔对流推动形成。
15、蛇绿岩套由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玄武岩和蛇纹石化的超基性岩组成。
16、混杂堆积是由不同类型岩石组成的混合体。
17、复理石通常由浊流沉积作用形成。
18、s型花岗岩为过铝质花岗岩,主要由大陆碰撞导致地壳沉积物熔融形成。
19、通过地层的古地磁学研究,可以精确测试和计算出古板块的古纬度。
20、生物群受地理长期隔离,可以产生分类学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21、碎屑锆石年龄谱系是追索板块空间关系和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
22、放射虫硅质岩主要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3、地球上的大地构造作用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演化规律: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期和较短的剧烈活动期。
24、中国地质学者把中生代构造作用划归印支和燕山构造阶段。
25、根据槽台学说的理论,地台经历折返后发生褶皱,形成地槽。
26、大地构造性质稳定的地区,其地层展布往往呈现席状或层状。
27、地台一般由地槽折返后形成,具有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的双层结构。
第五章 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史
第五章 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地史
1、ediacara生物群主要由 组成: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脊索动物
d、节肢动物组成
2、南华系地层包括了:
a、莲沱组
b、大塘坡组
c、南沱组
d、陡山沱组
3、华北克拉通基底由多个陆块组成,
a、阴山陆块
b、吕梁陆块
c、鄂尔多斯陆块
d、燕辽-龙岗陆块
4、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
a、长城群
b、蓟县群
c、下马岭群
d、青白口群
5、ediacara动物群,出现在下列哪个时代?
a、震旦纪
b、南华纪
c、青白口纪
d、长城纪
6、地台和地盾的区别主要在于?
a、地台没有上覆的沉积盖层
b、地台具有上覆的沉积盖层
c、地盾具有上覆的沉积盖层
d、地盾的岩石组成主要是浅变质岩
7、rodinia超大陆存在的时代,属于下列哪个?
a、太古宙
b、冥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
8、吕梁运动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下列哪个?
a、使得华北板块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地
b、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拼合形成统一的中朝地块
c、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
d、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合形成华南板块
9、常州沟组属于下列哪个岩石地层单位?
a、长城群
b、蓟县群
c、青白口群
d、结晶基底
10、景儿峪组属于下列哪个群?
a、滹沱群
b、蓟县群
c、青白口群
d、长城群
11、大量发育叠层石的是下列哪个组?
a、洪水庄组
b、陡山沱组
c、铁岭组
d、常州沟组
12、“芹峪抬升”形成的古风化壳,存在于在下列哪两个组之间?
a、下马岭组与铁岭组之间
b、团山子组与串岭沟组之间
c、昌平组与景儿峪组之间
d、雾迷山组与杨庄组之间
13、下列哪些生物群属于陡山沱期生物群?
a、蓝天生物群
b、瓮安生物群
c、庙河生物群
d、澄江生物群
14、相较于之前的生物群,ediacara生物群的主要特点包括:
a、动物体增大
b、门类增多
c、结构变得复杂
d、生活方式多种多样
15、时代上属于太古宙的构造运动有下列哪些?
a、迁西运动
b、吕梁运动
c、五台运动
d、阜平运动
16、下列属于蓟县群的岩石地层单位有?
a、杨庄组
b、雾迷山组
c、铁岭组
d、下马岭组
17、南华系包括下列哪些“组”?
a、陡山沱组
b、莲沱组
c、南沱组
d、灯影组
18、相对于蓟县群而言,青白口群的主要变化表现在?
a、沉积厚度普遍变小
b、基本无火山活动物质加入
c、火山物质以酸性为主
d、分布范围更广
19、地球的水圈来自火山作用。
20、太古宙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都是缺氧还原的。
21、陆核由地表冷却的玄武岩组成。
22、晋宁运动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
23、扬子板块在震旦纪广泛发育灯影组地层,它主要由碎屑岩组成。
24、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覆盖于南沱组之上。
25、南沱组不仅发育大陆冰川沉积,还发育有海洋冰水沉积。
26、由于南沱组为冰川-冰水沉积,它不可能保存宏体化石。
27、吕梁运动是华北板块演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构造运动,它把一些小的陆块基底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北克拉通陆壳板块。
28、瓮安生物群地质时代属于南华纪。
29、震旦纪动物群以软体生物为特征,该时期没有具壳生物出现。
30、震旦纪是扬子地区主要的磷矿形成时期。
31、南华纪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冰川沉积,所以该板块当时位于高纬度地区。
32、扬子板块南华纪和震旦纪构造古地理格局清晰,西部为浅海,东南部为大陆斜坡海盆和深水盆地。
33、地球早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
34、中元古代膏盐开始沉积,说明当时海洋水体仍为缺氧硫化环境。
35、太古宙的岩石记录表明,随着时间变迁,岩石记录中火山物质的含量逐步减少,并且逐步由基性趋向于酸性变化,同时沉积岩的分布范围逐步扩大。
第六章 早古生代的地史
第六章 早古生代的地史 单元测验
1、习惯上所说的早寒武世指的是:
a、纽芬兰统和第二统
b、苗岭统
c、芙蓉统
d、第二统和苗岭统
2、目前显生宙的时间起点为:
a、635ma
b、529ma
c、485.4±1.9ma
d、541±1.0ma
3、古生代的第一个纪是:
a、泥盆纪
b、奥陶纪
c、寒武纪
d、志留纪
4、中-下奥陶统之交位于:
a、特马豆克阶-弗洛阶
b、凯迪阶-桑比阶
c、弗洛阶-大坪阶
d、特马豆克阶-达瑞威尔阶
5、志留纪的最后一个世是:
a、兰多维列世
b、普里道利世
c、罗德洛世
d、温洛克世
6、下列哪一个生物群在时代上属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
a、关岭生物群
b、潇湘生物群
c、关山生物群
d、热河生物群
7、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典型的特征体现在哪一级别上的生物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
a、界
b、门
c、纲
d、属
8、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是:
a、关山生物群
b、凯里生物群
c、小壳动物群
d、澄江生物群
9、澄江生物群的时代是:
a、早寒武世沧浪铺期
b、早寒武世龙王庙期
c、早寒武世筇竹寺期
d、早寒武世梅树村期
10、澄江生物群中被认为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的是:
a、帽天山虫
b、怪诞虫
c、微网虫
d、抚仙湖虫
11、最早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a、昆明鱼和海口鱼
b、星甲鱼和阿兰达鱼
c、盾皮鱼和棘鱼
d、阿兰达鱼和沟鳞鱼
12、下列哪一个生物群不属于寒武纪世界三大页岩型生物群之一:
a、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
b、凯里生物群
c、澄江生物群
d、热河生物群
13、澄江生物群的生物,其生活环境多为:
a、湖泊
b、半深海-深海
c、浅海
d、河流
14、早寒武世的三叶虫以哪一类型为主:
a、莱德利基虫类
b、褶颊虫类
c、盘虫类
d、球接子类
15、中-晚寒武世的三叶虫以哪一类型为主:
a、莱德利基虫类
b、褶颊虫类
c、球接子类
d、盘虫类
16、德氏虫、蝙蝠虫是下列哪个时代的典型化石:
a、早寒武世
b、早奥陶世
c、志留纪末
d、中寒武世
17、古油栉虫和湖北盘虫是下列哪个时代的典型化石:
a、中寒武世
b、晚寒武世
c、早寒武世
d、早奥陶世
18、指纹头虫是哪个时代的典型化石:
a、中-晚奥陶世
b、中寒武世
c、早奥陶世
d、早寒武世
19、正笔石类灭绝是在:
a、奥陶纪末
b、早泥盆世末
c、志留纪末
d、早-中志留世之交
20、赫南特贝是哪个阶的典型化石之一:
a、特马豆克阶
b、赫南特阶
c、弗洛阶
d、达瑞威尔阶
21、小圆货贝和小舌形贝是哪个时代的代表性腕足类化石:
a、寒武纪
b、奥陶纪
c、志留纪
d、二叠纪
22、早奥陶世我国北方常见的角石有:
a、江西角石
b、圆环角石
c、震旦角石
d、阿门角石
23、珊瑚类第一次大规模造礁是在:
a、寒武纪
b、奥陶纪
c、志留纪
d、泥盆纪
24、下列哪个统不属于寒武系:
a、纽芬兰统
b、苗岭统
c、芙蓉统
d、乐平统
25、云南梅树村剖面磷块岩的主要产出层位是:
a、梅树村阶
b、筇竹寺阶
c、沧浪铺阶
d、乌溜阶
26、澄江动物群在云南梅树村剖面的产出层位是:
a、梅树村阶
b、筇竹寺阶
c、沧浪铺阶
d、乌溜阶
27、下列哪个岩性组不属于山东张夏寒武系剖面:
a、馒头组
b、张夏组
c、石牌组
d、崮山组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下奥陶统
b、中奥陶统
c、中奥陶世
d、上奥陶世
29、中华震旦角石主要产出于下列哪个层位:
a、临湘组
b、宝塔组
c、庙坡组
d、五峰组
30、扬子板块奥陶系具收缩纹灰岩产出于下列哪个层位:
a、宝塔组
b、庙坡组
c、分乡组
d、五峰组
31、下列年代地层三分的是:
a、寒武系
b、志留系
c、奥陶系
d、白垩系
32、早古生代的结束时间为:
a、2500ma
b、541ma
c、419ma
d、66ma
33、最早的有颌类梦幻鬼鱼报道于:
a、关底组
b、妙高组
c、玉龙寺组
d、纱帽组
34、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特点体现在:
a、分类单元的多样性增加
b、群落生态的多样性增加
c、动物群类型的转换
d、脊椎动物多样性增加
35、下列哪些化石属于在小壳动物群中常见的类型:
a、中华震旦管
b、克劳德管
c、软舌螺类
d、纳玛高脚杯虫
36、下列哪些生物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常见类型:
a、三叶虫
b、奇虾
c、欧巴宾海蝎
d、娜罗虫
37、下列哪些三叶虫属于晚寒武世常见类型:
a、蝴蝶虫
b、褶盾虫
c、索克虫
d、拟小阿贝德虫
38、志留纪典型的三叶虫代表有:
a、似彗星虫
b、南京三瘤虫
c、小栉虫
d、王冠虫
39、早奥陶世腕足类的代表有:
a、鸮头贝
b、扬子贝
c、中国正形贝
d、网格长身贝
40、奥陶纪在我国研究程度较高,先后确立数个阶的金钉子,包括:
a、达瑞威尔阶
b、大坪阶
c、赫南特阶
d、凯迪阶
41、宜昌黄花场剖面是扬子板块奥陶系的标准剖面,出露的岩性组包括:
a、南津关组
b、大湾组
c、红花园组
d、庙坡组
42、河北唐山剖面是华北板块奥陶系的标准剖面,出露的岩性组包括:
a、牯牛潭组
b、亮甲山组
c、马家沟组
d、冶里组
43、湖北宜昌地区可以见到的志留系地层包括:
a、龙马溪组
b、罗惹坪组
c、纱帽组
d、关底组
44、下列岩性组以笔石页岩相沉积为特征的有:
a、龙马溪组
b、五峰组
c、纱帽组
d、罗惹坪组
45、关于扬子板块的志留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下志留统主要发育在板块北部
b、宜昌地区的下志留统底部为深水滞留沉积
c、昌地区的下志留统中上部为正常滨浅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
d、滇东地区的上志留统为深水笔石页岩沉积
46、海水无机结晶的方解石是奥陶纪时期海洋中方解石的主要来源。
47、寒武纪与伊迪卡拉纪之交的金钉子是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的首现作为标志。
48、志留纪末,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
49、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的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寒武纪-奥陶纪之交。
50、太康造山运动(taconic orogeny)是早古生代加里东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形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
51、小壳动物群可以分为伊迪卡拉纪型和寒武纪型两大类。
52、纳玛高脚杯虫和克劳德管是伊迪卡拉纪型小壳动物的典型代表。
53、澄江生物群的特点之一是完好的保存了大量的海生软体动物和动物的软体部分化石。
54、关山生物群的时代介于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之间。
55、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主要体现在相对比较低级别分类单元上的多样性增加,比如科、属,甚至是种一级。
56、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之一在于:由寒武纪演化动物群转变为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并且出现了现代演化动物群。
57、树形笔石最早在寒武纪末期出现。
58、寒武纪的腕足类以无铰纲为主。
59、古杯类是寒武纪最主要的造礁生物。
60、短棒角石是奥陶纪的鹦鹉螺类。
61、五房贝和图瓦贝是奥陶纪具有代表性的腕足动物。
62、扭心珊瑚和阿盖特珊瑚在中-晚奥陶世时常形成小型礁体。
63、寒武纪时,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为古秦岭洋所隔,都位于赤道和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64、寒武系在我国出露完整广泛,有多个阶一级的金钉子都确立在我国,比如湖南古丈罗依溪、贵州剑河乌溜、广西来宾蓬莱滩等。
65、扬子板块的寒武系具有二分性,下统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岩为主。
66、宜昌三峡地区寒武系地层序列完整,依次出露岩家河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石龙洞组、覃家庙组、三游洞组。
67、华北板块在寒武纪时受到海侵作用影响,沉积逐步向南、向东发生超覆。
68、宜昌三峡地区的水井沱组产出典型的锅底状灰岩。
69、宜昌三峡地区的天河板组以薄层状产出的灰岩与泥岩与上覆的石牌组和下伏的石龙洞组相区分,在一些剖面上已经发生强烈的褶皱变形。
70、山东张夏寒武系剖面自下而上碳酸盐岩逐步增加,碎屑岩含量相应减少。
71、奥陶纪时期,生物界既发生了辐射演化事件,又发生了显生宙的第一次大灭绝。
72、在加里东运动影响下,华北板块在奥陶纪晚期抬升为古陆剥蚀区,因此整个华北板块均无上奥陶统地层出露。
73、扬子板块在奥陶纪时受海侵作用影响,下奥陶统-上奥陶统下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上奥陶统上部受到全球冰川事件影响转变为闭塞滞留环境的沉积,如五峰组笔石页岩。
74、宜昌王家湾剖面既是赫南特阶底界的界线层型剖面,又是赫南特阶的单位层型剖面。
75、扬子板块的早-中志留世沉积主要发育于四川、湖北等地,中-晚志留世沉积中心向西迁移至滇东等地。
76、湖北宜昌等地的志留系与上覆泥盆系平行不整合接触,而在以曲靖为代表的云南等地,上志留统发育较好,与上覆泥盆系呈整合接触。
77、华北板块在志留纪时仍为古陆剥蚀区,因此主体无志留系沉积,仅在板块边缘少量地区有志留系出露。
第七章 晚古生代的地史
第七章 晚古生代的地史 单元测验
1、下列哪个纪不属于晚古生代:
a、石炭纪
b、古近纪
c、二叠纪
d、泥盆纪
2、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是下列哪个纪:
a、石炭纪
b、寒武纪
c、志留纪
d、泥盆纪
3、两栖类繁盛并演化为爬行类是在哪个时代:
a、三叠纪
b、侏罗纪
c、石炭纪
d、二叠纪
4、鱼类演化为两栖类是在哪个时代:
a、泥盆纪
b、石炭纪
c、志留纪
d、二叠纪
5、爬行动物取代两栖类成为陆地四足动物主宰是在哪个时代:
a、二叠纪
b、石炭纪
c、侏罗纪
d、白垩纪
6、无颌鱼类在种类和数量上达到繁盛顶峰的时期是:
a、奥陶纪
b、三叠纪
c、二叠纪
d、泥盆纪
7、被誉为“失落的古鱼王国”指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云南曲靖
b、辽西热河
c、贵州关岭
d、云南澄江
8、盾皮鱼类最繁盛的时期是:
a、三叠纪
b、泥盆纪
c、志留纪
d、二叠纪
9、邓氏鱼是:
a、泥盆纪的无颌鱼类
b、石炭纪的硬骨鱼类
c、泥盆纪的盾皮鱼类
d、志留纪的棘鱼类
10、下列哪种鱼类,为有颌鱼类起源与无颌鱼类提供了演化的关键环节:
a、曙鱼
b、沟鳞鱼
c、鬼鱼
d、长吻麒麟鱼
11、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同时具备辐鳍鱼类与肉鳍鱼类特征的鱼类是:
a、初始全颌鱼
b、漫游憨鱼
c、长吻麒麟鱼
d、鬼鱼
12、下列哪个生物群是以记录了有颌鱼类演化过程为主要特征的:
a、澄江生物群
b、潇湘生物群
c、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
d、热河生物群
13、在目前已发现的化石中,揭示了硬骨鱼类是由盾皮鱼类直接演化而来的是:
a、曙鱼
b、邓氏鱼
c、初始全颌鱼
d、沟鳞鱼
14、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是:
a、提塔利克鱼
b、东生鱼
c、邓氏鱼
d、鬼鱼
15、下列哪个不属于已知的泥盆纪基干四足动物:
a、提塔利克鱼
b、彼得普斯螈
c、棘螈
d、潘氏鱼
16、第一次具有“肩胛骨不再与头骨直接连接在一起,具有脖子,并且头部可以自由扭动”特征的,是下列哪个生物:
a、鱼石螈
b、棘螈
c、提塔利克鱼
d、引螈
17、罗默空缺的时代位于:
a、泥盆纪末-石炭纪中期
b、石炭纪晚期
c、晚泥盆世
d、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18、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的是:
a、泥盆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石炭纪
19、下列哪个是爬行动物的重要特征:
a、羊膜卵
b、陆地生活
c、四足行走
d、体表有鳞片
20、下列哪个不属于最早出现的爬行动物:
a、古窗龙
b、丽齿兽
c、始祖单弓兽
d、林蜥
21、下列哪个生物是爬行动物演化主干的代表,后期的恐龙类及现代除龟鳖类以外的爬行动物均属于这一类:
a、林蜥
b、中龙
c、油页岩蜥
d、始祖单弓兽
22、下列早期爬行动物中,代表向哺乳动物演化的一支类型的是:
a、中龙
b、油页岩蜥
c、林蜥
d、始祖单弓兽
23、爬行动物取代两栖动物,开始成为陆地四足动物主宰是下列哪个时代:
a、泥盆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石炭纪
24、最早登上陆地的高等植物是:
a、裸蕨类
b、种子蕨类
c、石松类
d、苏铁类
25、下列哪个不属于早泥盆世常见的裸蕨类植物:
a、顶囊蕨
b、裸蕨
c、莱尼蕨
d、芦木
26、下列哪个不是晚古生代主要的成煤植物:
a、鳞木
b、封印木
c、星木
d、芦木
27、木本节蕨类繁盛主要是在哪个时代:
a、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b、石炭纪-二叠纪
c、二叠纪-早三叠世
d、新近纪-现代
28、下列哪一种植物属于前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齿
b、古羊齿
c、舌羊齿
d、银杏
29、晚古生代的裸子植物以下列哪一类为代表:
a、种子蕨类
b、无脉蕨
c、封印木
d、松柏类
30、冈瓦纳植物区的典型植物代表是:
a、栉羊齿
b、大羽羊齿
c、舌羊齿
d、楔羊齿
31、早石碳世的古植物分区是下列哪一个:
a、华夏植物区
b、安加拉植物
c、欧美植物区
d、拟鳞木植物区
32、代表北温带气候类型的晚古生代古植物分区是下列哪一个:
a、冈瓦纳植物区
b、安加拉植物区
c、华夏植物区
d、欧美植物区
33、六足动物最早出现是在:
a、奥陶纪
b、泥盆纪
c、石炭纪
d、二叠纪
34、目前已知的昆虫类与甲壳类的最古老的共同祖先是:
a、寒武纪的多节耳材村虫
b、志留纪的板足鲎
c、寒武纪的欧巴宾海蝎
d、寒武纪的三叶虫
35、下列哪个不是中泥盆世之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节肢动物:
a、六足类
b、多足类
c、蛛形类
d、鲎
36、巨脉蜻蜓主要生活在下列哪个时代:
a、志留纪
b、泥盆纪
c、石炭纪
d、三叠纪
37、下列哪种珊瑚类是中泥盆世-晚泥盆纪的典型代表之一:
a、双带型四射珊瑚
b、三带型单体珊瑚
c、三带型复体珊瑚
d、蜂巢珊瑚
38、始分喙石燕和分喙石燕分别是下列哪个时代的典型腕足类代表:
a、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
b、晚泥盆世和早二叠世
c、早石碳世和晚石炭世
d、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
39、鸮头贝是哪个时代穿孔贝类的典型:
a、早石碳世
b、中泥盆世
c、晚石炭世
d、早二叠世
40、蕉叶贝和欧姆贝是下列哪个时代腕足类的典型代表:
a、志留纪
b、泥盆纪
c、石炭纪
d、二叠纪
41、下列哪个珊瑚是泥盆纪泡沫珊瑚的典型代表:
a、拖鞋珊瑚
b、贵州珊瑚
c、拟文采尔珊瑚
d、袁氏珊瑚
42、在野外常以下列哪个化石带的底部作为我国华北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界线:
a、假希瓦格䗴
b、麦粒䗴
c、米斯䗴
d、拟纺锤䗴
43、下列哪个是我国晚二叠世常见的菊石:
a、尖棱菊石
b、蛇菊石
c、假提罗菊石
d、前粗菊石
44、竹节石是下列哪个时代常见的海生浮游无脊椎动物:
a、石炭纪
b、二叠纪
c、泥盆纪
d、三叠纪
45、下列哪个不是二叠纪的䗴类:
a、新希瓦格䗴
b、小纺锤䗴
c、拟纺锤䗴
d、米斯䗴
46、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全部灭绝是在:
a、晚泥盆世
b、二叠纪末
c、早石炭世-中石炭世之交
d、石炭纪-二叠纪之交
47、下列哪种化石在南丹型泥盆系中不太可能见到:
a、三叶虫
b、珊瑚
c、竹节石
d、菊石
48、宁乡式铁矿的主要产出层位是:
a、黄家磴组
b、云台观组
c、五通组
d、融县组
49、“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矿”产出于下列哪个层位:
a、马平组
b、威宁组
c、太原组
d、本溪组
50、华北板块的石炭系主要为下列哪种类型的沉积相:
a、海陆交互相
b、陆相
c、浅海相
d、斜坡相
51、下列年代地层单位中二分的系是:
a、石炭系
b、二叠系
c、泥盆系
d、寒武系
52、下列构造运动发生在二叠纪的是:
a、吕梁运动
b、东吴运动
c、燕山运动
d、广西运动
53、桂中地区出露的泥盆系包括:
a、那高岭组
b、莲花山组
c、应堂祖
d、东岗岭组
54、以下岩石地层单位组以砂、泥岩沉积为主的有:
a、五通组
b、云台山组
c、黄家磴组
d、融县组
55、贵州独山剖面的下石炭统包括:
a、马平组
b、旧司组
c、上司组
d、汤耙沟组
56、如下岩石地层单位中含煤层的有:
a、旧司组
b、太原组
c、上司组
d、黄龙组
57、华南板块二叠系标准剖面贵州龙里剖面出露的下二叠统岩石地层单位包括:
a、马平组
b、梁山组
c、栖霞组
d、茅口组
58、华南板块二叠系标准剖面贵州龙里剖面出露的上二叠统岩石地层单位包括:
a、茅口组
b、龙潭组
c、长兴组
d、隆组
59、以下岩石地层单位属于中二叠统的是:
a、茅口组
b、当冲组
c、孤峰组
d、长兴组
60、下列岩石地层单位中有煤层产出的是:
a、山西组
b、大隆组
c、龙潭组
d、石千峰组
61、在下列二叠纪地层所包含的现象中,具有沉积环境指示意义的是:
a、煤层
b、石膏
c、紫红色
d、卫根珊瑚
62、下列哪些是泥盆纪时期有代表性的腕足类化石
a、鸮头贝
b、弓石燕
c、网格长身贝
d、云南贝
63、石炭纪由于大气氧含量增加,陆生节肢动物体型变得巨大。
64、晚古生代唯一一个分为2个世的纪是二叠纪。
65、二叠纪末,联合古陆形成。
66、显生宙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的2次大灭绝,都发生在晚古生代。
67、石炭纪晚期在冈瓦纳古陆南端出现大规模冰川。
68、昆明鱼和海口鱼属于无颌鱼类。
69、现代仍有部分无颌类生存,例如盲鳗和七鳃鳗。
70、沟鳞鱼类属于盾皮鱼纲、节甲鱼目。
71、有颌鱼类的出现,经历了从无颌鱼类→原颌盾皮鱼类→全颌盾皮鱼类的过程。
72、长吻麒麟鱼是一种全颌盾皮鱼类。
73、陆生四足动物起源于晚泥盆世的肉鳍鱼类。
74、真掌鳍鱼的牙齿横截面没有迷齿两栖类常见的迷路构造。
75、在罗默空缺之后,四足动物常常具有超过5个以上的趾。
76、真掌鳍鱼、潘氏鱼、提塔利克鱼、棘螈和鱼石螈,是现代两栖动物的直系祖先。
77、基干四足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牙齿横截面具有迷齿状构造。
78、始螈是石炭纪迷齿两栖类的典型代表之一。
79、蜥螈是现生爬行动物的祖先。
80、兽孔类是在早二叠世从楔齿龙类中演化而来。
81、二叠纪是爬行动物开始主宰陆地的时代,早期是盘龙类占据主导地位,中二叠世开始,兽孔类取代盘龙类,成为陆地上的优势爬行动物。
82、植食性的基龙类和肉食性的楔齿龙类,是中生代恐龙类的祖先。
83、已知最早的兽孔类爬行动物是四角兽。
84、二齿兽类是兽孔类动物,也是中二叠世-三叠纪时期的陆相地层重要化石。
85、石松类植物又称为马尾植物。
86、裸蕨类植物主要沿着向石松类、种子蕨类和真蕨类三个方向演化。
87、晚古生代节蕨类植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繁盛,典型代表有芦木和瓣轮叶。
88、真蕨类的叶片与石松类和节蕨类不一样,一般为小型羽状复叶,常保存为叶子化石。
89、真蕨类植物是蕨类植物中最为繁盛的一类,现代仍可常见。
90、鳞木、封印木等木本类型的石松类具有分布面积大、扎根很深的庞大根系,对树干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91、前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物种。
92、裸子植物对陆地干旱气候的适应方面,比蕨类植物更有优势。
93、无脉蕨向真正的裸子植物的演化路线大致为:无脉蕨→苛得狄类→银杏和松柏类。
94、裸子植物在石炭纪初期开始繁盛,经历“石炭纪热带雨林崩溃事件”后,进入二叠纪后开始衰落。
95、种子蕨类植物常按照其叶片化石的形态、脉序和叶轴的分支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形态属种,一般以“羊齿(pteris)”作为命名的结尾。
96、早泥盆世时期,由于原始裸蕨类植物的登陆,真正的古土壤开始在局部地区形成。
97、板足鲎类在中奥陶世-早泥盆世的时候在海洋中极其繁盛,中泥盆世之后急剧衰落。
98、泥盆纪末,一些节肢动物开始摆脱水体环境限制,从海洋登上陆地生活。
99、昆虫类演化出飞行能力是在早二叠世。
100、二叠纪后,古翅类昆虫大部分灭绝,新翅类成为主流。
101、层孔虫、苔藓虫和海绵,也是晚古生代除珊瑚类之外重要的造礁生物。
102、晚石炭世早期,䗴类的个体比较大,旋向沟或拟旋脊、列孔发育,旋臂出现蜂巢层。
103、小云南贝和云南贝是晚泥盆世繁盛的小嘴贝类的典型代表。
104、层孔虫类在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全部灭绝。
105、晚二叠世䗴类个体变小,旋臂变薄。二叠纪末,䗴类全部灭绝。
106、华北板块泥盆系发育良好,地层序列完整。
107、华南板块泥盆纪岩相分异明显,保存了不同相区的沉积。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从海陆交互相碎屑岩转变为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108、象州型代表浅水碳酸盐沉积,可见多种浅水常见生物类型,如腕足类、珊瑚、层孔虫、苔藓虫、双壳、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等。
109、泥盆纪,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已完成拼接,组成统一的华南板块。
110、武汉市及其周边的泥盆系大都整合于志留系之上。
111、除国际地质年代单位以外,各国/地区还有一些惯用的本土化地质年代单位,如早石炭世在我国可以划分为岩关期、大塘期等。
112、石炭纪出现大量煤层,和该时期森林的繁盛直接相关。
113、华南板块的马平组为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以其中产出的假希瓦格䗴为界,之下为上石炭统,之上属下二叠统。
114、华北板块的本溪组和下伏奥陶系为整合接触关系。
115、石炭纪,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尚未完成拼合,中间为秦岭洋所分隔。
116、华南板块在石炭纪时海侵规模逐步扩大,至晚石炭世岩相分异程度降低,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广泛出现。
117、我国东部地区在二叠纪时期呈现“南海北陆”的总体沉积格局。
118、华南板块在二叠纪时期经历广泛海侵,在栖霞期达到空前绝后规模,沉积了广泛分布的以栖霞组为代表的碳酸盐岩。
119、华北板块二叠纪时为河湖相沉积环境,气候干旱炎热。
第八章 中生代的地史
第八章 中生代的地史 单元测验
1、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后,三叠纪早期的孓遗植物或先驱植物是:
a、银杏类
b、松柏类
c、肋木
d、苏铁类
2、下面哪项不属于中生代植物界的特点:
a、裸子植物繁盛
b、苔藓植物繁盛
c、蕨类繁盛
d、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3、目前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是:
a、中华史氏果
b、渤大侏罗草
c、始花
d、南京花
4、下面哪项不属于被子植物的优势:
a、具有花、果实、种子
b、导管性能优异
c、传播方式多样
d、寿命长
5、下面哪项不属于中生代的被子植物:
a、睡莲
b、南洋杉
c、鹅掌楸
d、木兰
6、下面不属于中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面貌是:
a、头足类繁盛
b、双壳类繁盛
c、新的海洋初级生产者出现并繁盛
d、牙形类在整个中生代仍是重要的标准化石
7、下面哪项不属于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
a、牙形类灭绝
b、腕足动物石燕类灭绝
c、陆地植物深受打击
d、生四足动物大量灭绝,为侏罗纪恐龙的发展提供大量空缺生态位
8、下面关于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非鸟恐龙灭绝
b、菊石灭绝
c、陆生植物深受打击
d、对浮游生物影响微小
9、对白垩纪—古近纪之交生物灭绝事件的成因,主要集中于哪两种观点:
a、海平面上升与海水酸化
b、陨石撞击与海水缺氧
c、陨石撞击与大规模火山喷发
d、海平面下降与大规模火山喷发
10、下面哪项不属于白垩纪末陨石撞击的证据:
a、全球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处普遍存在撞击溅射物
b、全球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处存在铱异常
c、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附近存在环形重力异常
d、白垩纪末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
11、恐龙的名字由谁首先提出的?
a、达尔文
b、欧文
c、华莱士
d、赫胥黎
12、恐龙根据腰带的不同可以分为?
a、蜥臀类和鸟臀类
b、鸟脚类和兽脚类
c、兽脚类和鸟臀类
d、蜥脚类和鸟臀类
13、许氏禄丰龙是由哪位学者命名的?
a、杨钟健
b、裴文中
c、董枝明
d、贾兰坡
14、以下哪项不是马门溪龙的特点?
a、脖子长
b、属于蜥脚类
c、椎体有很多腔室
d、牙齿呈匕首状
15、始盗龙是时代最早的恐龙之一,发现在下列哪个地方?
a、巴西
b、澳大利亚
c、阿根廷
d、美国
16、以下那个不属于霸王龙属的特点?
a、头占身体比例大
b、前肢显著退化
c、匕首状牙齿
d、生活在亚洲
17、异齿龙是一类小型的哪种类型恐龙?
a、鸟脚类
b、兽脚类
c、鸟臀类
d、蜥臀类
18、剑龙主要生活在下列哪个时代?
a、白垩纪
b、侏罗纪
c、三叠纪
d、二叠纪
19、以下那个不是棘鼻青岛龙的特点?
a、嘴巴扁
b、牙齿数量多
c、顶骨加厚
d、头顶具有管状突起
20、我国发现的最原始的剑龙是下列哪一个?
a、华阳龙
b、沱江龙
c、云南龙
d、马门溪龙
21、以下哪个恐龙不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的?
a、五彩冠龙
b、永川龙
c、泥潭龙
d、隐龙
22、以下哪个不是始祖鸟的特征?
a、具有牙齿
b、有长的尾椎
c、龙骨突发达
d、具有飞羽
23、鸟类起源于恐龙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a、海尔曼
b、赫胥黎
c、奥斯特姆
d、达尔文
24、近鸟龙属于下列哪个生物群?
a、热河生物群
b、燕辽生物群
c、道虎沟生物群
d、蜀龙生物群
25、以下哪种不属于四翼恐龙?
a、近鸟龙
b、足羽龙
c、顾氏小盗龙
d、寐龙
26、中国华南地区三叠纪古地理由海相沉积向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转换时间为下列哪个?
a、早三叠世
b、晚三叠世
c、中三叠世
d、中三叠世初
27、中国北方三叠系主要属于下列哪一类环境?
a、陆相沉积与剥蚀区
b、活动海槽
c、滨-浅海
d、被动型大陆边缘
28、中国北方区晚三叠世陆生植物群为下列哪一个?
a、延长植物群
b、华夏植物群
c、大羽羊齿植物群
d、安加拉植物群
29、中国南方下中三叠统发育紫红色砂泥岩、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等,反映了下列哪种古气候环境?
a、寒冷
b、潮湿
c、干旱
d、炎热
30、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总体为哪类沉积环境?
a、浅海相
b、生物礁、滩相
c、河湖相
d、半深海-深海翔
31、印支运动后,中国东部从南海北陆、隔海发展阶段转变为_______、差异隆升阶段。
a、南北分异
b、无分异
c、东西分异
d、三级阶梯
32、下列不是我国四川盆地侏罗-白垩纪典型动物群的是?
a、禄丰龙动物群
b、马门溪龙动物群
c、蜀龙—峨嵋龙动物群
d、热河生物群
33、我国晚白垩世发育的大型坳陷盆地均是什么类型重要的资源盆地?
a、聚煤盆地
b、生油气盆地
c、聚铁盆地
d、多种有色金属盆地
34、我国北方侏罗-白垩纪大型坳陷盆地地层序列以下列哪个最为典型?
a、松辽盆地
b、四川盆地
c、滇中盆地
d、塔里木盆地
35、燕山运动主要分为几幕?
a、两
b、三
c、四
d、五
36、联合大陆初始解体时间为下列哪个时期?
a、早侏罗世
b、晚三叠世
c、晚白垩世
d、早白垩世
37、印度洋的快速形成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a、早白垩世
b、晚三叠世
c、古近纪
d、早侏罗世
38、燕山运动的本质是近东西向的特提斯构造域或古亚洲洋构造域向近北北东向的哪个构造域的转变?
a、滨太平洋
b、滨大西洋
c、印度洋
d、欧亚
39、印支期造山运动使得多个陆块发生拼合,形成______、巴颜喀拉和三江褶皱带,自此古中国大陆初具雏形。
a、天山
b、秦岭
c、祁连山
d、喜马拉雅山
40、下列哪个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在长江中下游、秦岭和三江地区形成了大量内生金属矿床。
a、雪峰运动
b、燕山运动
c、印支运动
d、喜马拉雅运动
41、晚三叠世时期,我国北方代表性植物群为?
a、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 拟丹尼蕨— bernoullia 贝尔瑙蕨)
b、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子蕨)
c、c.-p.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hoenicopsis 拟刺葵)
d、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tilophyllum 毛羽叶)
42、晚三叠世时期,我国南方代表性植物群为?
a、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 拟丹尼蕨— bernoullia 贝尔瑙蕨)
b、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子蕨)
c、c.-p.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hoenicopsis 拟刺葵)
d、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tilophyllum 毛羽叶)
43、早-中侏罗世时期,我国北方区代表性植物群为?
a、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tilophyllum 毛羽叶)
b、c.-p.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hoenicopsis 拟刺葵)
c、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 拟丹尼蕨— bernoullia 贝尔瑙蕨)
d、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子蕨)
44、早-中侏罗世时期,我国南方区代表性植物群为?
a、d.-b.(延长)植物群( danaeopsis 拟丹尼蕨— bernoullia 贝尔瑙蕨)
b、d.-c.(东京)植物群( dictyophyllum 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子蕨)
c、c.-p.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hoenicopsis 拟刺葵)
d、c.-pt. 植物群( coniopteris 锥叶蕨-ptilophyllum 毛羽叶)
45、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
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b、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c、中三叠世-晚侏罗世
d、中侏罗世-晚白垩世
46、下列关于中生代的称谓,哪些是正确的?
a、爬行动物时代
b、裸子植物时代
c、菊石时代
d、被子植物时代
e、蕨类植物时代
f、鱼类时代
47、下列哪些植物在中三叠世-早白垩世繁盛?
a、松柏类
b、苏铁
c、银杏
d、石松
e、芦木
48、e-e-l动物群指的是?
a、三尾类蜉蝣
b、东方叶肢介
c、戴氏狼鳍鱼
d、费尔干蚌
49、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侏罗纪。
50、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
51、白垩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52、影响中生代地史最重大的构造事件是联合大陆的裂解。
53、影响我国中生代地史的两次构造运动是印支运动和喜山运动。
54、银杏最早在二叠纪末期出现。
55、中生代的素食恐龙主要以裸子植物为食。
56、古果是一类水生被子植物。
57、始花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广玉兰的被子植物。
58、晚白垩世的被子植物已多能归为现代植物类群。
59、箭石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头足类,类似于现今的乌贼。
60、头足类和双壳类均是侏罗纪—白垩纪的标准化石。
61、浮游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可以用来推断古海水温度。
62、沟鞭藻是构成白垩的重要组成成分。
63、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由铱异常层及相关灭绝事件定义。
64、翼龙是一种能在天上飞行的恐龙,并演化出鸟类。
65、鸟臀类恐龙具有四射型腰带,其中的一支演化出现代的鸟类
66、蜥脚类是已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类陆生脊椎动物。
67、禄丰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恐龙。
68、梁龙发现于北美洲晚侏罗世的莫里森组。
69、马门溪龙因身体太庞大,四肢难以支撑身体,只能生活在水里。
70、异特龙是一类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大型肉食者。
71、棘龙是一类半水生的大型肉食恐龙。
72、窃蛋龙是一种喜欢偷蛋的恐龙。
73、甲龙身披盔甲,而且都具有尾锤,可以防御任何来犯的肉食性恐龙。
74、鹦鹉嘴龙仅生活在亚洲,是最原始的角龙类。
75、梁龙类繁盛于侏罗纪晚期,一直生活到白垩纪末。
76、恐龙在白垩纪末全部灭绝。
77、中生代包括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78、华北陆块三叠系整体为陆相环境。
79、中国华南板块上扬子地区三叠系的典型剖面为黔西南贞丰剖面。
80、中国华北板块陕甘宁地区三叠系的典型剖面为鄂尔多斯盆地剖面。
81、白垩纪在2019年国际地质年代地层表中采用三分方案。
82、侏罗纪时中国东部发育大型稳定陆相盆地。
83、四川盆地是中国南方侏罗纪-白垩纪陆相脊椎动物的重要产地。
84、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侏罗-白垩纪古地理分异的重要界线。
85、燕辽生物群是中国侏罗纪最重要的陆生生物群。
86、热河生物群囊括了侏罗纪早期众多门类的生物化石。
87、中生代板块构造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为联合大陆拼合。
88、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的形成时间始于中生代。
89、中生代以来滨太平洋构造域对中国的大地构造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
90、白垩纪是地质历史上最典型的冰室气候期之一。
91、早-中三叠世,华南华北都属于干旱气候。
92、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p-tr大灭绝事件 和 tr-j大灭绝事件)为标志。
93、晚古生代繁盛的高大的石松类,在进入早三叠世时期后,仅残存矮小的类型,如肋木(pleuromeia)。
94、关岭生物群是晚三叠世时期,以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为主要组成类群,包含其他无脊椎海生动物的动物群。
95、牙形石在侏罗纪末灭绝。
96、我国三叠纪的古地理有早-中三叠世的“南海北陆”,转变为晚三叠世的“东西分异”。
第九章 新生代的地史
第九章 新生代的地史 单元测验
1、根据最新的地质年代表,第四纪的底界年龄为:
a、2.6 ma
b、3.6 ma
c、5.3 ma
d、1.8 ma
2、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把新生代分为多少个世或统?
a、5
b、6
c、7
d、8
3、现今的地中海与哪个大洋有演化关系?
a、大西洋
b、印度洋
c、特提斯洋
d、红海
4、新生代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鲸与下列哪类动物有亲缘性:
a、犀牛
b、大象
c、河马
d、青蛙
5、人与猿演化分离的最早证据来源于以下判断:
a、头骨
b、牙齿
c、手
d、基因
6、新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不包括下列哪个:
a、双壳类
b、菊石类
c、腹足类
d、有孔虫类
7、中国西藏的海相地层消失于:
a、古新世
b、始新世
c、中新世
d、新近纪
8、中国西部新生代的构造背景是:
a、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挤压
b、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拉伸
c、印度与欧亚大陆的走滑
d、太平洋板块的俯冲
9、中国古近纪的气候带格局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
c、北北东向
d、北西向
10、中国东部新生代的构造背景与哪个板块无关?
a、太平洋
b、澳大利亚
c、菲律宾
d、西伯利亚
11、根据新生代地史的主要特征,新生代可划分为:
a、古近纪
b、新近纪
c、第三纪
d、第四纪
12、新生代构造演化形成的事实和现象有:
a、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
b、阿尔泰-大兴安岭造山系
c、喜马拉雅-阿尔卑斯造山系
d、大陆裂谷发育
13、第四纪的沉积类型有下列哪些?
a、风成黄土
b、冰川
c、火山岩
d、洞穴堆积
e、近海平原沉积
14、新生代的代表性生物类型包括: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鸟类
d、哺乳动物
15、新生代的生物演化以马的演化特征为代表,其特征为:
a、个体由小变大
b、趾数有多变少
c、臼齿由小变大
d、牙脊数由少变多
e、从森林走向草原
16、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齿系从强到弱
b、脑容量从少到多
c、眉骨从高到低
d、文化从无到有
17、新生代被子植物的地史特征可概括为:
a、古近纪以c3植物类型为主
b、古近纪以c4植物类型为主
c、草本植物大发展开始于新近纪
d、植物地理分区包括泛北极、南极和热带植物区
18、新生代淡水无脊椎动物包括:
a、软体动物
b、介形虫类
c、昆虫类
d、抱球虫类
19、人类的演化可以划分为:
a、南方古猿阶段
b、直立人阶段
c、北京猿人阶段
d、能人阶段
e、早期和晚期智人阶段
20、中国东部新生代的构造背景与哪下列几个板块有关?
a、西伯利亚
b、澳大利亚
c、菲律宾
d、太平洋
21、中国东部新近纪的地质特点有:
a、沿海玄武岩喷发
b、挤压碰撞造山
c、气候带格局调整
d、巨厚的稳定连续盆地沉积
22、新生代构造演化形成的事实和现象有:
a、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
b、阿尔泰-大兴安岭造山系
c、喜马拉雅-阿尔卑斯造山系
d、大陆裂谷发育
23、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活跃期有:
a、古新世-始新世
b、始新世-渐新世
c、渐新世-中新世
d、中新世
e、上新世以来
24、“第三纪”在现代的地质年代表中,指的是下列哪两个时代?
a、古近纪
b、始新世
c、新近纪
d、白垩纪
25、关于“末次冰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生在第四纪
b、发生在新近纪
c、是北半球极地地区的局部性冰川富集事件
d、导致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下降
26、“第三纪”这个名词在新生代的地质年代划分中已不再使用。
27、“末次冰期”是发生在第四纪的全球性大冰期事件。
28、哺乳动物是在恐龙灭绝之后的新生代开始出现,并分布到全球。
29、古近纪的初期,现代哺乳动物的类型已经基本全部出现。
30、马是奇蹄类哺乳动物。
31、直立人的出现,代表着旧石器时代的开始。
32、新生代时期,我国大陆的主体为陆相剥蚀、沉积区。
33、白垩纪时期萎缩的西部内陆盆地,在古近纪时期上升为晋陕高原和西南高地。
34、“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智人。
35、鲸与河马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
第十章 结束语
第一讲 地史演化的特点和规律随堂测验
1、地球生物史的演化特征包括:
a、生物从无到有
b、从原核到真核
c、从微体到宏体
d、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2、地球沉积史的演化特征包括:
a、大气圈和水圈从无氧到贫氧到富氧
b、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从太古宙初期的约0°c到现在的约 12°c
c、海洋水体的ph值从太古宙初期的极度酸性到现在的弱碱性
d、太古宙早期,地球上没有碳酸盐和蒸发盐沉积
3、地球构造史的演化特征包括:
a、岩石圈的刚性逐渐降低
b、大陆地壳面积逐渐增加,洋壳面积逐渐减少
c、岩石圈板块的构造活动性逐渐减弱
d、经历了多次的超大陆旋回,如哥伦比亚超大陆旋回、罗迪尼亚超大陆旋回和潘基亚超大陆旋回
4、地球的生物史、沉积史和构造史的演化既各具特色,又密切关联。
5、现代大气圈和水圈中氧的含量至少经历了4次大氧化事件的提升。
6、潘基亚超大陆旋回是距离现在最遥远的一次超大陆旋回。
7、太古宙早期,大气圈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70%,与现代的约0.034%形成鲜明的对比。
8、现代的海平面高度接近地史时期的最高值。
第二讲 地史演化的问题与展望随堂测验
1、将“ma”选定为地质学的法定时间单位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a、延缓了地质学对精确性的不懈追求
b、容易误导人们的认识,即所有的地质过程和地质记录都是极其缓慢、长期和不易察觉的
c、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误解,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核幔过程及其圈层耦合都是以相同的时间尺度工作的
d、使地质学具有可操作性、化繁为简
2、难以运用“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解释的事实和现象有:
a、古生代珊瑚的环境分布
b、笔石和三叶虫等已经灭绝生物的环境分布和生态特征
c、古生代腕足动物的环境分布
d、古生代遗迹化石动藻迹(zoophycos isp.)的环境分布
3、基于化石记录揭示的地球生物史的特征和规律基本没有涵盖的事实和现象有:
a、宏体化石
b、深部生物圈中的化石
c、微生物化石
d、低等植物化石
4、地史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包括:
a、地球的物理过程
b、地球的化学过程
c、地球的微生物过程和记录
d、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地球子系统与地球系统的关系,地球表层与深部过程的关系
5、地球的现在是解释地球的过去的唯一窗口。
6、地球的现在是解释地球的过去的一个关键窗口。
7、地质学的时间单位不应法定为“ma”,而应该是从亿年级到天年级的时间单位谱。
8、将今论古、将古论今、将古论古、将今天论未来和将地论天、将天论地、将表层论深部、将深部论表层是地质学类比分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不仅仅是将今论古。
9、揭示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需要从宇观、宏观、微观、渺观,定性与定量,观测与模拟的结合上综合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2023-01-04 05:43
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2023-01-04 05:29
2023-01-04 05:06
2023-01-04 05:05
会计学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2023-01-04 04:51
最新文章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冯冬菊2021小学期)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人是如何学习的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创新思维与创业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
标签列表
超星_书法鉴赏 (浙江财大版)_2021网课答案
(456)
超星生殖健康与优生慕课答案
(555)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二第四单元课后答案
(973)
超星学习通_生物化学实验_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66)
超星学习通_金工实习_章节满分答案
(182)
2004年河南专升本管理学答案
(816)
2021年学习通商业文化网课答案
(742)
备案号: 买球平台网址的版权所有 买球平台网址 copyright © 2012-2023
青果答案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