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中国大学mooc完整答案-买球的app软件下载

当前位置:正规买球app首页 » » 正文

7642 人参与  2023-01-04 05:54:27    点这评论
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及管理

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及管理 测试

1、5. 痛痛病是由 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a、汞
    b、镉
    c、砷
    d、铬

2、1.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感染性等的危险特性的一类废物。它不仅存在于工业固体废物中,同时也存在于城市生活垃圾中。

3、2.固体废物具有资源和废物双重特性。

4、3. 我国有关固体废物的国家标准基本由环保部和住建部在各自的管理范围内制定。

5、4. 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中转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及中转

1、生活垃圾转运站的作用主要有: 。
    a、降低收运成本
    b、集中收运贮存
    c、减少运距
    d、适当预处理

2、分类收集的优点是:提高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有利于综合利用;减少后续处理处置的废物量。

3、对于拖曳容器系统,收集路线的规划是以每日收集垃圾量来平衡;对于固定容器系统,是以每天出空的容器的数量来平衡。

4、废物收集系统根据其操作模式分为两种类型: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

5、固体废物的运输方式包括:车辆运输、船舶运输、管道运输。其中以船舶运输方式为主。

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第五章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

1、磁选是利用固体废物中各种物质的磁性差异在 中进行分选的一种分选方法。
    a、强磁性磁场
    b、不均匀磁场
    c、弱磁性磁场
    d、均匀磁场

2、浮选所分离的物质与其密度无关,主要取决于表面特性的差异,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物质表面的 。
    a、导电性
    b、磁性
    c、表面润湿性
    d、光电性

3、常用的破碎方法有: 等。
    a、冲击破碎
    b、剪切破碎
    c、挤压破碎
    d、摩擦破碎

4、影响填埋场压实效果的因素有:垃圾层厚度、碾压速度、滚压次数、垃圾组分、垃圾含水率等。

5、剪切式破碎机根据可动刀的运动状态分为往复剪切式破碎机和回转剪切式破碎机。

6、一台两级分选机,给料为2400kg/hr,第一排料口生产率为2000kg/hr,其中x物料为1800kg/hr,第二排料口中x物料为50kg/hr。则第一排料口x物料的纯度为97.5%。

7、在重力分选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到颗粒的密度与粒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当颗粒粒度一定时,密度大的颗粒沉降末速小。

8、有些物质表面疏水性强,容易粘附在气泡上,有些物质表面亲水,不易粘附在气泡上。物质表面疏水、亲水性能,可以通过浮选药剂的作用加强。根据其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浮选药剂可分为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第八章 固体废物堆肥处理技术

第八章 固体废物堆肥处理技术

1、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作用主要有 。
    a、稳定化和消毒杀菌
    b、减量化
    c、回收物质
    d、回收能源

2、堆肥过程中,通风的作用有: 。
    a、提供氧气
    b、调节温度
    c、去除水分
    d、减小粒度

3、堆肥工艺中,当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料时,前处理主要任务是 。
    a、分选
    b、破碎
    c、调整碳氮比
    d、调节含水率

4、堆肥工艺中,当以人畜粪便、污水污泥饼等为主要原料时,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 。
    a、调整碳氮比
    b、调整含水率
    c、分选
    d、破碎

5、堆肥腐熟度比较常用的简便科学的评定方法有 。
    a、耗氧速率法
    b、植物毒性法
    c、氮试验法
    d、碳氮比法

6、堆肥化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极其复杂,在实际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通常根据堆肥温度的变化情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 和 等。
    a、潜伏阶段
    b、中温阶段
    c、熟化阶段
    d、高温阶段

7、堆肥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碳氮比、含水率、温度、通风、ph、接种、有机质含量、粒度等。

8、根据堆制过程微生物需氧程度,堆肥化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

第九章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

第九章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

1、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 ‍等。
    a、厌氧条件
    b、温度
    c、有机物含量
    d、ph

2、温度是影响厌氧消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比较理想的温度范围是30~45 ℃ (中温)和50~55℃(高温)。

3、厌氧消化工艺按消化温度分为常温厌氧消化、中温厌氧消化、高温厌氧消化。

4、厌氧消化工艺按消化段数常分为一阶段厌氧消化和两阶段厌氧消化。

5、根据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大致可分为水解阶段、产甲烷阶段、稳定化阶段三个阶段。

6、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分为两大类:不直接参与甲烷形成的微生物统称为不产甲烷菌;能厌氧代谢、将有机酸转变为甲烷的微生物,称为产甲烷菌;均为兼性菌。

第十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第十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1、影响填埋场渗滤液生成量的主要因素有: 。
    a、降水
    b、地下水
    c、废物成分
    d、蒸发量

2、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可以通过 等进行判定,根据稳定化程度不同,对不同单元分别进行开发利用。
    a、填埋场表面沉降速度
    b、渗滤液水质
    c、填埋气体释放速度和组分
    d、填埋垃圾矿化度

3、填埋场防渗系统的功能: 等。
    a、防止渗滤液流出填埋场外,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b、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场而增加渗滤液产生量
    c、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
    d、控制填埋气体的迁移,使填埋气体得到有控释放和收集,防止其从侧向或向下迁移到填埋场外

4、固体废物处置的原则之一是将废物最大限度与生物圈相隔离,固体废物多重屏障是指废物屏障、工程屏障、地质屏障。

5、填埋处置主要功能:贮存、阻断、处理、土地利用等。

6、根据处置对象的不同所导致技术要求上的差异,填埋场可分为:惰性填埋场、卫生填埋场、安全填埋场。

7、填埋场总库容是指填埋开始至计划目标年为止,所欲处理的总废物量。

8、填埋场地表水排水系统主要构成为:周边排水系统、场内排水系统、封场区排水系统。

9、填埋场周边排水系统主要由设置在填埋场四周的排水沟组成,其作用是:①收集填埋场上游流域的雨水,防止进入填埋场;②最终封场后兼作填埋场表面的雨水排水系统。

10、填埋场中废物稳定化的基本原理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根据填埋过程中的微生物,将填埋场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适应阶段、过渡阶段、酸化阶段、甲烷发酵阶段、稳定化阶段五个阶段。

11、填埋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氮气、氧气、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

12、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包括被动集气系统和主动集气系统。其中,主动集气系统利用填埋场中气体产生的压力进行迁移,被动集气系统采用抽真空的方法来控制气体的运动。

13、填埋场主动集气系统、被动集气系统都要用到填埋气体收集井,主要由垂直抽气井和水平集气管构成。

14、填埋场气体监测包括:填埋场排气监测和填埋场附近大气监测。其中填埋场排气监测是指对气体控制系统排出的气体进行分析,测定气体成分,掌握填埋场内有机物质降解情况。填埋场附近大气监测是指对填埋场周围及上空大气监测,确定填埋场气体排放对空气的影响。

下一篇 >>

相关文章

  • 2023-01-04 06:43
  • 2023-01-04 06:25
  • 2023-01-04 06:15
  • 2023-01-04 05:11
  • 2023-01-04 04:58

备案号: 买球平台网址的版权所有 买球平台网址 copyright © 2012-2023 青果答案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